幼教网 发表于 2016-8-6 11:28:27

谈教育教学中的“尝试”教育

  空军大连蓝天幼儿园----王琳
  《纲要》中提出在教育活动中,以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师幼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打破就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开拓思路寻求新知。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将“尝试教育”引入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有着“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鲜明特征,使幼儿在自主的操作活动中理解概念、学会技能、掌握知识,成为自主的个体、学习的主人。
  一、活动中的尝试教育
  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幼儿观察,通过幼儿操作练习讨论,使他们在做与练的反复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走向成功,学到知识和技能,即而实现尝试教育。以大班的科学活动《什么物质能溶解》为例,我在教育活动中运用尝试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尝试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所谓的“准备”包括幼儿学习经验的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一是为幼儿对尝试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打下基础的部分,是对旧知识进行回顾练习;二是教师向幼儿提供物质材料的准备。本次活动中教师请幼儿用教师所供的材料任意操作,让自己在尝试中找到答案。让幼儿加深对物质特性的了解。接下来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从准备过度到新的尝试,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为解决下一步的问题铺路架桥。
  第二阶段:教师向幼儿提出尝试问题
  幼儿的活动是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怎样让物质溶解的更快呢?”激起幼儿探索的求知欲望。
  第三阶段: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只有通过活动亲身体验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他们用手中的材料不停的试验。当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或出现试验错误时,教师万万不能取代幼儿操作或过多干预幼儿活动,应让幼儿自己发现错误。因为既然是探究就应允许孩子出错的权利,尊重幼儿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方式。让幼儿通过这些试验操作获得真实的感觉,寻找科学的答案。
  第四阶段: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尝试以后,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可而止,进入幼儿讨论和教师讲解阶段。一是对尝试成功的幼儿给予肯定;二是对遇到困难的幼儿给予及时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尝试的成功,增加了追求成功的信心。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实验结果,使幼儿又一次成为活动的主体,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让幼儿对尝试结果评议和讨论。
  第五阶段:幼儿的第二次尝试练习
  第二次尝试练习不能等同于第一次尝试的重复,教师向幼儿提出稍有难度或稍有变化的问题,激起幼儿去尝试操作的又一次热情,再次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之中。比如:尝试发现油和水之间的关系。幼儿根据教师所提出的新问题尝试,教师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提出不同难度的尝试题,如;提出问题①油和水能溶解吗?②油和水的位置是怎样的?这样给了幼儿多方面的选择机会,使每位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再给幼儿提出自由选择的空间,合理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与实践中,并与身边的事物相结合,寻找还有那些物质能溶解,达到“学一想三”知识迁移的目的。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jzfive 发表于 2016-8-6 11:45:15

  二、尝试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为更好的运用尝试教学,更好的组织幼儿园各项活动,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主动去接纳、理解尝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走出以往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老师充当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还幼儿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其次,教师还应正视自身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改变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只教不学的矛盾关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如在学习等分的活动中,以往的教师总会为自己准备多种可操作的演示材料,不停的示范讲解,让幼儿通过眼睛和耳朵理解什么是等分,剥夺了幼儿主动操作寻求知识和体验理解的权利。在尝试教学中实现让幼儿自主学习让和在游戏中学习、操做中学习。因此提倡教师在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兴趣中尝试探索,寻求自然奥秘。
  (二)尊重和理解幼儿
  用心去了解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把握尝试主题教育的重要条件。
  首先,教师要了解幼儿,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年龄,提供相应的尝试题目,使幼儿在“玩一玩”,“试一试”跳起来便能摸得到的过程中常是到快乐和成功。例如:同样是认识水的教学。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向他们提出看、捧、闻、流等尝试题,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水的一般形态特征。并在讨论中了解水的用途。而大班对水就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即水的三态变化,这时教师所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就应是烧杯、酒精灯等,问题的深入则是:把水加热你看到了什么?把水放进冰箱会有什么变化。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采取的方法及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其次,教师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行为。由于幼儿的年龄与成人年龄的差异,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与教师常常会有所不同,因此接纳并支持幼儿会使他们变化的更自信。如在大班数学进行“数量等分”的尝试操作中,有的幼儿先将手中的扣子一一摆放,然后两两重叠,直到把扣子分完为止。幼儿并没有直接把扣子进行等分。心急的教师发现这样现象后会立刻制止幼儿的这种行为,不假思索的帮助幼儿完成等分的过程。不难想象这时的幼儿得到了无缘的结果,同时也失去了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过程的机会。教师这样的行为无疑伤害了幼儿的自信,阻止了幼儿自己对事物真实感受的表现。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真实认识来源,支持鼓励幼儿的尝试探究。
  (三)教师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
  游戏活动和课堂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让他们随时都有试一试、想一想的空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穿衣叠被的技能,还是探究数、量、形的科学知识,教师都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自由空间,让每位幼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亲身的体验去感受和学习,让幼儿自己从困难走向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尝试教育走进幼儿的各项生活。
  通过在各项活动中运用尝试教育,我深刻的感受到尝试教育不仅尊重幼儿的兴趣,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也使教师各方面素质得到了提高。尝试教育同时也帮助了教师解决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关系的矛盾,体现出《纲要》以幼儿为本,实现教师成为幼儿学习过程中支持者,引导者的新思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教育教学中的“尝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