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十不宜
导读:常常听到幼儿园的阿姨或家长在孩子吃饭时讲:“吃快点!你老是慢腾腾的,你老折腾什么呢?看,别人早吃完了!”要知道吃东西不是救火,急急忙忙吃下去对消化器官很不利,时间长了要伤身体。家长要教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不能催促。如果孩子确实有急事要出门,最好吃多少算多少,这总比不嚼就咽下去要强得多。1.不宜乞求进食
强迫压服固然不对,强求乞求也十分有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东西,死乞白赖地强求乞求,变着法儿说呀、劝呀、许愿呀等等。强求乞求是以软磨的形式表现的变相压服。
2.不宜随走随吃
有两方面意思:一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即“吃零食”。有的家长星期天或节假日带小孩上街,一味迁就讨好孩子,随便什么东西,只要孩子要,就买给他吃。这是很不好的,既不卫生,又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的习惯。二是一边吃饭一边走路,有的孩子端着饭碗,来来回回,这很危险,因为小孩容易跌跤,会造成摔伤、烫伤、戳伤等意外事故。
3.不宜你攀我比
孩子的好胜心特别强。常常听见有的家长讲:“看,你哥哥吃了两大碗!你再看看隔壁的汤姆,一口气吃了好几块三明治。”孩子和孩子之间常爱争高低,为了不让家长转移对他的爱,也就强咽下去许多食物,这也会闹出许多毛病来。
4.不宜边玩边吃
常常见有的孩子在吃饭过程中,吃一会儿就放下碗具,跑出去和别的孩子嬉闹一阵后又回到餐桌上继续吃饭。这也是一种很坏的毛病,做家长的不应迁就,否则,不仅损害了小孩的身体健康,而且很容易使小孩从小养成办事不严肃认真的坏习惯。
5.不宜分散注意力
孩子吃东西时,也应像听课一样要求,不应该分散注意力,如:应把电视机关掉,把有吸引力的玩具和东西收起来,把书本作业放下……等等。如果孩子确实为某些事分心,倒不如让孩子把事情处理完再吃。
6.不宜纵容姑息
孩子的饮食习惯就像孩子的性格一样,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吃东西十分古怪。一般来讲,如果这种古怪的毛病无害,可予以满足。个别孩子吃火柴、吃纸、吃头发、吃生米、吃生肉、吃小虫或泥土等,这就决不能纵容姑息,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找医生诊治。这种异常的表现,医学上称为“异食癖”,通常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机制受破坏有关,也许是人体内暂时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所以不能纵容孩子乱吃。对偏食必须有所限制。当然,方法上要讲究。
7.不宜大发脾气
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做事,心情就会舒畅,效率也会提高,吃饭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千万不要为孩子吃多吃少、吃早吃晚而生气发火,更不要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而应该使餐桌上充满愉快的气氛。
8.不宜投其所好
有的小孩不喜欢吃主食,而喜欢吃诸如巧克力、冰棍、冰淇淋之类的东西。有些家长就投其所好,迁就孩子的要求,或多给他们这些东西吃,或用这些东西哄孩子吃主食,还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表现好就拿这些东西来奖励孩子,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平白无故地滥用这些东西发奖……殊不知,家长对孩子投其所好,乱给吃的,不宜孩子养成健康的有益的饮食习惯,只能使孩子娇惯,破坏孩子的胃口,损害孩子的身体。
9.不宜催促孩子快吃
常常听到幼儿园的阿姨或家长在孩子吃饭时讲:“吃快点!你老是慢腾腾的,你老折腾什么呢?看,别人早吃完了!”要知道吃东西不是救火,急急忙忙吃下去对消化器官很不利,时间长了要伤身体。家长要教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不能催促。如果孩子确实有急事要出门,最好吃多少算多少,这总比不嚼就咽下去要强得多。
10.不宜强迫进食
强迫进食就是采取强制手段,如吓唬、不给买玩具,甚至打骂小孩等,迫使小孩吃东西。强制饮食对于小孩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压制,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小孩不想吃东西或不愿吃那些东西,往往是他当时并不需要吃。即使有某种药物功能的食物,像胡萝卜、水果、青菜、牛奶等,根椐医生的建议坚持让小孩吃的,也不要强制压服,否则,就会引起小孩的反感。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启发教育方式让孩子吃,且家长要做好榜样。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坚决不吃,那就不要硬逼着他去吃。孩子患病时也不要压服他们去吃东西,因为他们缺乏食欲,情愿挨饿,是病态反应,说明机体需要诊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