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01西班牙旅行的时候,碰到一对中国父子。父亲因为到欧洲出差,带着孩子一路游历欧洲城市,在巴塞罗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父亲研究生毕业之后,赴国外工作,若干年后回国内的一个大型企业工作。你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种平和和从容,见过外面的世界,也知礼节。
孩子很开心,在高迪建筑的展览馆出来之后,他的父亲说,我觉得今天2小时的参观,收获并不会比学校里一学期的艺术课少。虽然我们请了假,但我们行万里路,都是知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父亲这样赞叹多元化培养的妥当。
吃饭的时候,他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
我总觉得,我们那一代人,是有贫穷基因的,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没出去见过世面。这样的基因,是囿于自身以及上一代人的局限。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后,都会有一种对生活的不安全,希望拼命赚钱,希望出人头地,拼命地用物质装点自己。而我希望,下一代人,不会是这样。
所以,他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见外面的人。
他的孩子今年十岁,衣着朴实,会坐长途巴士去巴黎,也可以与人用英语流利地交谈,低调而内敛。
见到这对父子,让我想起一句话:
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02
有一次,在小区遇到一个奶奶带着小孙女玩滑梯,那个小姑娘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小朋友从带门禁的单元门里出来,很向往地说:“奶奶奶奶,我也想住刷卡、有大花园、能玩沙子、钻洞洞的房子!”
奶奶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开启唐僧模式:
哎呀的我祖宗,这房子哪是咱们住得起的,就你爸你妈那点工资,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北京的一套房子啊,能供你上幼儿园已经不错了……
小女孩很失望,已经有自尊心的她看了看四周,眼圈红了,撇撇嘴想哭但没哭出来。
她在滑梯上待了大概几十秒,滑下来后跟奶奶说:“咱们走吧。”
那一瞬间,我很心疼那个小姑娘,天真无邪的她,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也成为住在新房子里的小公主,却被奶奶当头棒喝,生生切断了向往。
我多希望奶奶说出口的是:“行,回去跟爸爸妈妈说让他们努力工作,争取咱们早点住在这样的好房子里。”
如此,既呵护了孩子的美好,又在她心里种植了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愿望的种子。
生活中最常听见的、让孩子无比沮丧的话,就是这些吧:
我们哪儿买的起;我们哪儿吃得起;我们怎么能和他们家比呢;
你就不应该想要这东西,知道这要花掉你爸妈的多少工资吗……
它们似一把把利剑,让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扼杀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将他们禁锢于眼前的一粥一饭。
03
有人或许会说,美好是用钱堆起来的,没有钱,谈什么美好?
讲真,美好还真不一定和钱相关。
过年前置办年货,超市里的车厘子普通的也要七八十块一斤,对于一般的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比较奢侈的水果。
我们一家三口经过车厘子的货架时,一个小男孩儿正腻在那里不走,他不哭不闹,只是对着旁边的一对夫妻重复:“爸爸妈妈,我还从来没吃过这种水果呢。”
夫妻俩对视一眼,有点为难。
但犹豫了片刻,爸爸深呼吸一下说:“没吃过咱就买两斤尝尝,爸爸申请初二值一天班,就能买五六斤了呢!”
转过头,爸爸就把一包称好的牛肉放回柜台,妈妈小声嘀咕:“那可是你最喜欢的酱牛肉!”
爸爸的回答很是让我触动:
我少吃一口没事儿,也不是没吃过。孩子得多见识见识,他吃过了可能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也许更喜欢吃了,但咱不能断了他想尝尝的念头是不是?
这位爸爸口中“想尝尝的念头”,就是孩子对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很大程度上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动力。
04
小时候,对于美好的东西,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是排斥的,谁家女儿烫烫头发、穿穿高跟鞋,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洋性”,贬意词,意思是臭美。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女孩子爱美一定影响学习的思想,所以大学毕业我才开始留长发。
受影响的不止这一点,最可怕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
衣服只看打折的,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
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
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扔……
这种“不配拥有美好”的心态,接触了几位讲究生活质量的朋友才慢慢转变。
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经历越多,孩子就会越谈定、豁达。
因为孩子每天的经历,都将组合成为他们的人生;
而身为父母,我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经历。
所以,当孩子对从未体验过的事物表示出强烈的兴致,即使我们此时此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一定小心呵护他们神往的心灵,正是那些或小或大的愿望,无意间拓宽了孩子的生命宽度……
05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他们往往具备的是: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奋,有以此拼搏而来的经济基础,有后天他人和自我养成的教养,最重要的,是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平和。
他们让孩子知道,一个人非常努力,是可以有机会成功的;一个人不应该囿于江湖,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一个人不需要为了物质而束缚自己,有更广阔的天空可以去走。
所以,父母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对精神有无限的渴求。
因为他们从小不缺少物质,所以,不需要用买买买来满足自己;因为从小被不断地满足,所以没有那么一刻会因为得到而炫耀;因为他们走过大山大水,所以不会局限于眼前的一切。
我很喜欢一句话是,父母是孩子的终身相伴者。他算不上导师,而是风雨前行的那个人。作为父母,和孩子走一路的时候,必须跑得非常努力,这样,孩子也会努力跟上你的脚步。
成为一个有见识的父母,让孩子懂得努力的意义,让孩子知道未来的宽阔,让孩子明白世界的广袤,或许就真的会有平和的生活气息和生机勃勃的勇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