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8-10-14 21:40:0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在哪些地方见过?能用具体语言描述吗?看着这些婀娜多姿的柳树,想到哪些写柳的古诗?【板书:柳】
       
          生1: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2:我还知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也是描写柳树的诗句。
       
          生3: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柳树的嫩绿。
       
          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二)板书完整课题,析题、解题
       
          师:现代作家陈忠实写过一篇关于柳的文章,板书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呢?
       
          生1:不能,因为如果单单一个“柳”,不知道是写哪的柳树,指代不清楚。
       
          生2:作者是写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不是写一般的柳树。
       
          师:说得真好。好一个不一般的柳树!出示图片
       
          师(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
       
          师: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
       
          生1:这一株柳树与我们常见的柳树有什么不同?
       
          生2:作者写青海高原的柳树却在文章中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是不是走题了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师:(巡视)边口头提出读书要求:1、自己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2、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3、青海高原的这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检查学习情况
       
          1、读一读下列各组词语,想想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铁铸 锻铸 虐杀 摧毁 抱怨 畏怯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不可思议 望而生畏
       
          生1:读词(师即时纠正读音)
       
          生2:带领同学们读
       
          师:其中本课有7个生字,5个二会字。文中一些生字词要特别注意,“韧”是前鼻音,“卓、韧、滞、邃”是平舌音,请跟我读。教师带读。
       
          师:我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
       
          生1: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寿”左加“金字旁”就是“铸”
       
          生2:“催促”的“催”与“摧毁”的“摧”很相似。
       
          生3:“抑”注意右半部,不要多笔画,第五笔是“竖提”
       
          师:好,我们一起在课后的“钢笔描红”中去写一写,注意呀,刚才我们有的同学已经提醒我们注意了。
       
          生:书写生字
       
          (五)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师:谁来给咱们读读课文,请9名同学分别朗读自然段。
       
          生:读文章,师相机结合课文理解“深邃、凝滞、苍凉、粗实、锻铸、虐杀、艰苦卓绝、敬畏”等词。
       
          师: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
       
          生:作者写了这株柳树的样子以及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
       
          师:哪里写了这株柳树的样子?
       
          生: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师:哪里写了柳树的生长过程呢?
       
          生:第六、七自然段
       
          师:青海高原的这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坚强
       
          生:很神奇
       
          师:指读第二小节,出示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理解:神奇、望而生畏 伫立)(板书:神奇)
       
          师:青海高原,有没有同学去过?课文是怎样描述“青海高原”的?
       
          生: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广袤无垠、青草覆盖、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当作者在这里看到了这样一株高大的柳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哦”,(体会“哦”的意思,练习有感情朗读。)
       
          生读句子
       
          师: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是一株( )的柳树。
       
          生:神奇的柳树!
       
          师:(出示)所以作者这样赞叹道: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生:读句子
       
          师:作者说这是自己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你又从哪儿看出来?从“唯一”你读懂了什么?
       
          生1:没有其他的树了。
       
          生2:读出了柳树的生命力强。
       
          (六)、小结内容,朗读3、4小节。
       
          (五)、作业: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
       
          六、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jzfour 发表于 2018-10-14 22:55:25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通过文章第5自然段的描写,从“干”“枝”“叶”的描绘中,感受到高原一株柳的“形美”。
       
          2.重点通过第六,七自然段中作者的大胆猜测写想象,品味高原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的“坚强”与“不屈”。
       
          3.熟读并理解第9自然段中“命运给予它……成就了一片绿荫。”的含义,并听写第9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的强大的生命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高原柳树所出的恶劣环境,以及体味到柳树面对逆境时变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品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苍劲有力 啊娜多姿 道劲有力 树影婆娑 风情万种 巍然屹立(撑立)
       
          (二)问题引入,“我”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这一株柳树时怎样的呢?
       
          生;(这株……强大感召)
       
          师:在你眼中,这是一处???——的树;在你心中,这是一株——的树,所以你一眼这株大柳树时,不由得“哦”了一声。
       
          师:这一声“哦”,是因为你为——而感到惊讶(理解“两合”)
       
          这一声“哦”,是因为你为——而感到情不自禁地赞叹(百榻平方米的树阴)
       
          这一声“哦”更是因为这株柳树的叶子——而发之内心的赞美。
       
          【从“干”“枝”“叶”三个方面体会高原柳树的形美】
       
          师:(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生齐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一株神奇的柳树呈现在大家面前。
       
          生(个别读),生评(师评)
       
          师: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伫立)(板书,品味词语)
       
          (三)、品味高柳树树的“坚强”与“不屈”
       
          师:这一株柳树时怎样来到这寸草不生,广裹无限的青藏高原的呢?作者大胆地猜测与想象了这株柳树的来历。默读6,7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几个画面?在镜头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默读六、七自然段
       
          师:请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生1、2、:
       
          师:还从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这株柳树它撑立的不容易了?
       
          生: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你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师:环境非常――
       
          生:恶劣。
       
          师:看老师写这个“虐”字。上面是虎字头,下面是横竖折再写横,这个字组个词,可以组“虐待”,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你们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波放声音(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三个“多少”四个“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生: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
       
          师:被狂风吹歪了,弯下腰来了,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险些连根拔起。
       
          生: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
       
          生: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生:差点被其他柳树苗的芽给埋没了。
       
          生:柳叶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
       
          生读。
       
          师:它在熬,在挺。谁再来读。
       
          生读。
       
          师:它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
       
          生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从哪两个词语中读出。
       
          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师:还从哪里看出经受的摧毁不止一次?
       
          生:多少。
       
          师:用了几个多少?
       
          生:用了三个。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带“多少”的短句,读的时候,可以把“多少”的“多”字稍稍上扬些。
       
          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
       
          师:出示:在漫天的风雪中,

jzfive 发表于 2018-10-14 23:29:26


          它( ),
       
          在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它( ),
       
          一次又一次摧毁,
       
          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因为在它心中,
       
          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要( )!
       
          我要( )!
       
          ……
       
          生思考并回答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
       
          生齐读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师:再用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1:不屈。生2:咬着牙。生3:坚强不屈。生4:坚忍不拔……
       
          生5:坚持不懈。
       
          生6:宁死不屈。
       
          生7:永不放弃。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1:现在在沐浴着阳光。
       
          生2: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着营养。
       
          生3:可能在吮吸着甜美的雨水,
       
          生4:听着游人的赞美。
       
          生5: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6: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用
       
          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明白了柳树的生长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困难。
       
          师:希望只是很渺小的,九死一生。
       
          生:?我觉得柳树的生长机会是很小很小的。
       
          师:从九十九中读懂什么?
       
          生:柳树经历了一次次的雷轰电击,一次次地风雪吹袭,一场场地干旱。
       
          师:九十九让你读出了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
       
          生:顽强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生:没有;师:“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句子)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四)主题深化,总结
       
          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
       
          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
       
          这株柳树,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 )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要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出示句子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它仅仅是令我们望而生畏吗?还令我们产生怎样的情感?
       
          生:?
       
          师: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感情,带着景仰的语调,一起来读读第九自然段。
       
          生读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记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生抄写
       
          板书: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
       
          寸草不生 广袤无垠
       
          撑立
       
          顽强、坚忍不拔、永不放弃
       
          一方壮观的风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