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8-10-14 21:35:3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
          教材解读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教学内容,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作者根据古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
       
          赏景,此处无声胜有声;
       
          送别,萋萋满别情;
       
          目送,展现的是无尽的思念之美。
       
          作者三幅画面的描述,很多都是结合诗句展开的想象。想象,让诗情在画间流淌。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诗人间的依依惜别情,还有对朋友的祝愿,不仅仅是伤离别,更有对相见的盼望。在教学中还应该懂得如何读悟一首诗,即要学会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知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的。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安排:
       
          1、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解题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句,谁来背几句?
       
          (生交流)
       
          2、老师这儿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请同学们读读。(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指名读。
       
          知道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
       
          4、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来到黄鹤楼,一起去感受那深厚的友谊。
       
          板书:黄河楼送别
       
          (读题,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二、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画出不懂的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生字词正音。
       
          出示生字词语:
       
          孟浩然 暮春 饯行 暂时 友谊 唯一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脍炙人口 浩浩荡荡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四、质疑,初读课文,一定有不少疑难问题。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质疑)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jzfour 发表于 2018-10-14 21:47:12


          第二课时
       
          内容安排: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诗人用一首诗记述了此情此景――
       
          2、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朗读。
       
          二、品读诗文
       
          1、读了李白的诗,我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这次送别的那些信息?
       
          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黄鹤楼,送别方式:饯行
       
          2、那是怎样的一个季节呢?――
       
          读课文有关的描写: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朗读,这样美丽的景色,你又能用什么四字词语去描写它?
       
          (告诉学生,在一段话中能够合理的恰当地用上几个成语或者四字词语,不但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而且读起来也更加上口,更有节奏感。)
       
          3、师: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站在黄鹤楼上,居高临下,可以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春光景色了。
       
          画出描写他们“欣赏”春景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出示: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一对好友马上就要分别了,离别是他们心中最不愿意触动的弦,此次一别,相见无期,所以此时的心中充满的是离情别绪。
       
          看似悠闲的欣赏着风景,其实只是为了掩盖心中的那一份不舍,那一份无奈。)
       
          朗读,体会此情此景。
       
          4、愁别绪在心底,情难启,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
       
          出示对话: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指名朗读。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李白对诗人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恋之情)
       
          感情朗读
       
          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是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作为兄长和老师的孟浩然,是如何宽慰好朋友李白的呢?出示:
       
          “王勃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朗读:指导朗读孟浩然的话。
       
          注意孟浩然说话是的动作: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动作的豪爽,掩盖住内心的不舍,送君千里总有一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心朋友,即使相距遥远,也如近邻。因为心在一起。
       
          5、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坐船走了,顺江东去的船渐去渐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此刻――
       
          出示: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
       
          朗读。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从“伫立”、“凝视”、“浩浩荡荡”等词语中感受到李白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
       
          质疑:这一节一开头两句话,写景,用的是什么修辞?为什么在这里要写“杨柳依依”,“沙鸥点点”呢?
       
          (借物抒情)
       
          6、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朗读,质疑:“孤帆”什么意思?长江里只有这一条船吗?
       
          “过尽千帆全不见,――
       
          眼里只有孟夫子”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