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并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3、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生动有趣地讲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并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评书式导入激趣)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咱今天单表一人,他 “东京汴粱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林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起书空)
2、回忆1—3节,在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
指名回答。
3、回味形象。
洪教头执意比武让我们感受了怎样的洪教头?(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与他形成鲜明对比,又刻画了怎样的林冲?
二、品言得意识英雄
1、4——8自然段你看到了哪几个画面?(浏览)
2、品读初战画面。(平淡的字眼品精彩)
(1)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对林冲和洪教头二人初次交手的情景,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语句划下来。(学生读书,圈画)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关注的语句(预设)。
出示一: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 来! ”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出示:然后说:“来,来!”感受与原句表达的不同。
出示: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抓住“只好”、“请教”体会。
示例二: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抓住“吞”“猛敲”“冲”体会。
(3)齐读。
看似平淡的字眼里实际是精彩无限,我们仔细逐磨。这就是水浒语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啊!
3、品读第六节,感受林冲的机敏。(语言背后的玄机)
(1)默读。用刚才学的抓关键词的方法,你能读出来看似平淡的语言里实际藏着玄机吗?自己读读,看哪些地方写得有意思,用笔圈画出来。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关注的语句。
预设一:“洪教头提起棒就要打”
预设二:“小人戴着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真的输了吗? 再读读林冲的话。体会出什么?
(3)讨论:柴进到底希望谁赢?
抓住“二十五两重的大银”来讨论。
总:刚才我们尝试通过关键词的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4、品读第七节。(招式背后的形象)
(1)自由读,画关键词,想象比赛画面。
(2)同桌互读,感悟比赛场面的紧张精彩以及人物的形象特点。
(3)交流读后体会。
(4)引读感受招式对比背后人物性格冲突。
当洪教头用尽浑身功夫使出“把火烧天”的狠招时,林冲只是把棒——一横。
当洪教头跳起来举棒劈头打来时,林冲只是往后———一退。
当洪教头虽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时,林冲只是抡起棒———一扫。
(5)练习讲故事(最精彩的一个回合)
出示关键词,想画面讲故事。
三、拓展视野论英雄
1、讨论失败原因。
灰溜溜走开了的洪教头,回家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就是武功太差了,你觉得呢? (学生写后讨论)
2、教师总结。
洪教头输就输在没有真正懂得一个字——武。把武字拆开就会得到一个“止”和一个“戈”。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戈字也就有了争斗的意思,而止戈就是学武之人应该运用所学之力,去制止争斗。所以“武”字真正含义就是:以武止戈,以德服人。林冲不正是这样吗?
3、引发阅读兴趣。
在《水浒传》中,像林冲这样的好汉,还有很多,快去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波澜壮阔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四、布置作业
在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的基础上,用抓关键词想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忍 骄
智 躁
武
稳 狠
强 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