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卖木雕的少年》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课文的学习
1.美丽的风景,独特的风情,还有黑色皮肤的人们——这就是可爱的非洲。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吴晴,走进了非洲南部,你能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填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座凳(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2.过渡:看来去非洲,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二、学习4-9段,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预设: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太喜欢木雕,却不能买。
2.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我”非常喜欢木雕?
预设:目光停留、捧、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语无伦次。(读出喜爱之情)
3. 一件特别喜欢的木雕座凳,因为行李超重,沉甸甸的不能带回国,的确使人感到遗憾。可少年的遗憾又为什么呢?
预设: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4. 请大家自由读卖木雕的段落,思考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买一个吧!”(热情,招揽生意)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态度真诚、诚恳)
5.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少年的热情、真诚,可是这位以卖木雕为生的少年,为什么要送给我——一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一个小木雕呢?
三、品读10-15段,理解送“我”木雕的原因
1.下面我们再一起步入送木雕时的情景,请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请大家默读10-15自然段,从描写少年表现的句子中,画出你感受深的三两句话,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并将你的体会到的写在书的旁边。然后,小组讨论。
(1)专门:这位少年是特地跑来的,他很真诚、善良。
(2)如果你就是这位少年,在你等候过程中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在暮色中,你来到树林里,坐在了一堆隆起的岩石上,手中握着那个刚刚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快点儿来吧……
这是我精心为你雕刻的小木雕,你一定会喜欢的……(期待)
②一个小时过去了,你站在岩石前遥望着远处,手中握着那个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怎么还不来啊……
如果我等不到你该怎么办啊……(焦急)
③几个小时过去了,你又坐在了那堆隆起的岩石上,望着手中的那个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无论多久,我一定要等到你……
即使今天见不到你,明天我一定还要在这里等……(坚定)
(3)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用心、细心。
①白天见到的木雕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第4自然段: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②现在手中沉甸甸的小座凳,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请你联系着事情的时间和木雕的样子说一说,少年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呢?
晚饭后,我们到瀑布附近宾馆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座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时间很短并且雕刻很复杂。少年一边卖木雕一边雕刻,仔细对照着大木雕生怕有一点儿不同,抓紧一切时间雕刻要尽快送给我……)
是啊,少年克服了各种困难送给我这个小木雕是沉甸甸的,请你带着这份感情读一读。
(4)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少年友好、亲切、质朴。
小结:这位善良、亲切、友好的卖木雕少年,他送我木雕是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然而,为什么这位非洲少年把互不相识的中国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呢?
四、结合资料,感受中非人民的友谊
出示资料:
资料1:非洲是个缺水的大陆,水资源不足已对其人民生命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挑战。中国地质勘探队员在非洲足足呆了14个年头,每到一个乡村,就打口水井,现累计成功打井2300多口,建城镇供水系统8座,解决了约100万人的饮水问题,受到酋长和百姓的热烈欢迎。每当水从刚打好的井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都会围着勘探队员蹦啊跳啊,冲到水里洗澡、嬉戏。
1. 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打井,对于少年的家乡意味着什么?
资料2:早先,蘑菇在非洲是一个稀罕物。农民们只有在暴雨之后才会看到奇异的蘑菇。由于害怕中毒,就是再穷再饿,也不敢吃。后来,中国的菌草蘑菇专家把菌草蘑菇栽培技术引入非洲,并在穷山沟建立五万平方米的蘑菇基地,与村民一起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受益家庭达到1000多个,5000余人为此解决了温饱问题。
2.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会给少年的家庭带来哪些变化?
3.续写:
也许,水井就打在了你生活的村子里,也许,蘑菇的种植使你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也许……请你结合着刚才同学能说的,发挥想象写一写。
(选择一段写)
(1)我住的小村落一直缺水。那天,中国叔叔帮我们打的水井喷出水来啦!_________________。
(2)蘑菇在我们这儿是个稀罕物。那天,我家种的蘑菇丰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少年才会对“我”说(引读):“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也激动地对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总结:这就是我在非洲南部认识的少年朋友,他真诚、善良、热情……我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笑,露出的两排洁白的牙齿。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热情
真诚
善良
质朴
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