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语文词语理解练习及解析(四)
2018年小学语文词语理解练习及解析(四)21、(04年南阳)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22、(04年哈尔滨)下面句子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费雷罗这次不仅仅赢得了法网男单冠军,在最新的ATP冠军争夺战排名榜上,他也以507分遥遥领先。
B.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23、(04年盐城)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24、(04年杭州)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25、(04年广州)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别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B.吴垠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振振有词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C.学校篮球队在区内取胜后,又在市里夺冠,现在已经偃旗息鼓,回到了学校。
D.我们严正警告吕秀莲:莫以为挟洋就可以妄自尊大。就能够肆无忌惮地分裂祖国。
26、(04年泰州)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说,“非典”疫苗在最近几个月内问世是不言而喻的。
B.6月1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了,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壮观。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27、(04年南宁)下列用词造句哪一项有错误?请你把它选出来。( )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28、(04年茂名)选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关联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
A.如果经常接触大自然,就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B.如果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反而逃到别的树上去。
C.他在跑最后一圈时虽然不摔那一跤,最多也只能是第5名。
D.如果李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29、(2004年杭州)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因为非典型肺炎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斗在“抗非典”的第一线。
C.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0、(04年北京)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 烘托寂静 进入 摧毁
B. 映衬平静 进入 毁坏
C. 烘托平静 扑入 摧毁
D. 映衬寂静 扑入 毁坏
【答案请看下一页】
答案:
21、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意,所以要从多方面去分析,答案应是A,因为“深居简出”用在这里很牵强,不合语境。
22、此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容光焕发”一般形容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或指城市、街道的面貌,所以答案应为B。
23、此题考查考生的成语运用能力。“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细微悠长,也形容技艺等方面继承者极少,或比喻形势非常危急;“默默无闻”带褒义,用在这里不妥;“事半功倍”是褒义成语,而在这句话是对某些国家的行经的批判,所以不妥。故正确答案应是A。
24、此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的理解。“铺张扬厉”、“随声附和”、“汗牛充栋”都是贬义词,用在这些话中,显然感情色彩弄反了,应该是用褒义词,所以正确答案为C。
25、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别出新裁”是个褒义词,而本句是在对他的否定与批评,“振振有词”带有贬义,意为理由似乎很充分而说个没完,“偃旗息鼓”是个贬义词,而此句是在赞扬学校篮球队所取得的成绩,所以正确答案为D。
26、此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正确运用能力。“不言而喻”是用于浅显的道理,清楚的事情,可以推想而知的原因,目的、结果等,文句表达的“非典疫苗”的问世却需要对各界具体说明的,所以不妥;“咬文嚼字”带有讽刺意味,是贬义词,而文句所表达的是对他的赞扬肯定,也不妥;“应接不暇”指人事纷繁,应付不过来,用于自然景物或具体事情,所以用在此不妥。故正确答案应为B。
27、此题考查的是对词的理解和运用。答案为B。此项“拮据”指缺少钱,境况窘迫,所以跟性格没有一丝联系。
28、此题考查考生对关联词的正确理解。A项两分句间应为条件关系,B项的第二层应为选择关系,C项的前后分句间应为假设关系,所以正确答案为D。
29、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关联词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第二层应为假设关系,B项的第一层应为转折关系,C项的分句词关系应为条件关系,所以正确答案为D。
30、此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作为陪衬;(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 奔驰”这一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对人类危害的严重程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