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8-5-23 22:28:53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注释译文及阅读训练:自知之明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注释译文及阅读训练:自知之明
       
          【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注释译文及阅读训练: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