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8-5-8 22:40:25

小学文学常识重点题型训练及答案:综合运用

  小学文学常识重点题型训练及答案:综合运用
       
          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⑴下面的电报稿可以有几种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分别表述出来,每种意思不超过15个字。
       
          电报稿:车已开五日即到。
       
          ①
       
          ②
       
          ③
       
          ⑵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碧野田间牛得草。请写出下联:                  。
       
          碧野,巴金,冰心,张天翼,牛得草
       
          白杨,田间,林里,马识途,流沙河
       
          ⑶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四面楚歌--(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入木三分--(    )
       
          图穷匕见--()卧薪尝胆--(      )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

jzfour 发表于 2018-5-9 00:10:52


       
                               
          答案及解析
       
          ⑴①车已出发,五天后到达。
       
          ②车已出发五天,马上就到。
       
          ③车已出发,5号到。
       
          ⑵白杨林里马识途
       
          ⑶项羽、曹操、赵高、王羲之、荆轲、勾践
       
          【解析】
       
          ⑴思路分析:完成这道题目要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很熟练。停顿的地方不同,所以表达的意思就会有变化。
       
          名师详解:这句话可以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意思。如“车已出发,五天后到达。”这个意思是“车已经出发了,五天以后就会到达”;再如“车已出发五天,马上就到。”这句话意思是“车已经出发了五天了,马上就要到了”;再如“车已出发,5号到。”这里的“五日”可以理解为“5号”,表示具体的时间。
       
          易错提示:对标点的使用不正确,会造成理解的偏差。
       
          ⑵思路分析:完成这道题要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近、词性一致。
       
          名师详解:首先分析上联“碧野田间牛得草”用到了“碧野”“田间”“牛得草”三个人名;在联系未选到的人名来组织语言撰写下联即可。如“白杨林里马识途”。
       
          易错提示:对对联知识的不理解将不会顺利完成这道题。
       
          ⑶思路分析:完成此题要联系日常阅读中的积累 ,对一些名著、名篇有一定的理解,并会解释一些成语典故的由来。
       
          名师详解:“四面楚歌”这个故事讲的是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这个成语的人物是“项羽”;“望梅止渴”是东汉末年“曹操”的故事;“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所以是关于“赵高”的故事;“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图穷匕见”相传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卧薪尝胆”比较熟悉,是“越王勾践”的故事。
       
          易错提示:对成语的意思和出处了解不够多。
          相关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文学常识重点题型训练及答案: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