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网 发表于 2017-8-28 22:00:36

幼升小择校记,什么样的学校才算好学校?

.focusBox,.focusBox2{ width:580px; height:90px; overflow:hidden; margin:20px auto; position:relative;}
.focusNum,.focusNum2{ position:absolute; right:5px; bottom:5px;}
.focusNum span,.focusNum2 span{ display:inline-block; width:20px; height:18px; line-height:18px; text-align:center; margin-right:5px; background-color:#666; color:#FFF; cursor:pointer;}
.focusNum span.on,.focusNum2 span.on2{ background-color:#FF6633; font-weight:bold;}
                        
          如果择校是一场战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我们一家三口正站在这场战争的起点上——孩子刚五岁,去哪儿上学前班、能过渡到怎么样的小学,小学读完能升上好初中吗……以上一切都是未知数。
       
          硝烟尚未弥漫,战果遥遥无期,我们一家三口都得做好心理准备,准备迎接一波波既残酷又惨烈的现实洗礼。可从另外一个层面,一场始料未及的小风波让这场战争在我们的心里提前宣告结束。
       
          关于教育的终极意义,关于我们到底要追寻并拥抱怎么样的教育,乃至我们将为如上种种的选择付出何种代价,我们几乎是被推动着做了许多反思,并在心里大概有了个答案。
       
          幼儿园:没考虑过“择校”就去了
       
          我曾不止一次发自内心地在朋友圈赞叹,有时是“许是老师发现我最近太忙,竟主动帮我把孩子的室内鞋给洗了”,有时是“中英文主班老师在学期结束,亲手给每个孩子做了一本手册,不仅有孩子在园内的照片,还有老师认真撰写的暖暖的评语”,还有时是“老师不惜余力地持续鼓励和表扬,以前每天都要睡懒觉的小家伙总算有了一点要早睡早起的自觉性”……
       
          于是,常有朋友看了我的朋友圈,兴致满满地问我,你娃就读的那个幼儿园看上去真不错啊,你是怎么精挑细选到一个这么好的幼儿园,具体讲讲呗?每次面对这样的提问,我都会感觉到压力山大。天呐,这不是个一句半句能说清楚的问题。
       
          请不要怀疑,朋友圈的每一次赞叹都是情之所至,绝非为了粉饰太平或是讨好老师。那我的压力从何而来,以致于我竟不能坦荡又迅速地回答人家,“是啊,我是这么这么这么找到这家幼儿园的,真的很好,你也快来吧”?
       
          有那么一句大家表面上会装得很诟病、但其实心里时时刻刻也放不下的话,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把幼儿园也算进择校里去,那么我们家可能真的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最初为孩子选择这家幼儿园时,连这个幼儿园有没有办学资质都没问,就欢天喜地把孩子送了进去。选择它的理由既简单又有“说服力”:有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的孩子在那儿就读,而我的孩子跟那个小朋友总能很开心地玩到一起。嗯,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那个“说服力”要打引号。
       
          很多人知道我这个傻到家的“择校标准”后,哭笑不得:如果只是希望孩子能跟自己喜欢的朋友多接触,多组织孩子和他的小朋友们一起玩不就得了,有必要非要成为同学吗——更何况,后来等我的孩子正式入园,最终也没能和他的好友安排到一个班上。
       
          几乎所有人听到这里,都会继续问,这么些年,你也没有转园,那必然还是因为这个幼儿园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很遗憾,我没有选择转园,也不是因为什么了不得的理由,而是因为我觉得孩子好像“习惯”了这里,很依恋他的小朋友们和老师。当他三岁时,我们第一次聊起“升学”、“毕业”这回事,孩子不仅很沮丧,甚至有点要哭出来地问我,为什么不能一直一直跟同学和老师在一起。
       
          至于对幼儿园有没有过不满,作为一个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妈妈,怎么会完全没有?
       
          当然有过,还不止一次:入园一年后,听别的消息灵通的妈妈们热议,才知道园方尚未彻底搞定办学资质的时候;有一年夏天,因为园所需要整修,仅仅提前了十天紧急通知,“接下来两个月孩子得回家待着,因为幼儿园要临时关闭”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各种原因导致主班老师不停更换,外教待不够半年就辞职的时候;园所内突然爆发某种流行病,不得不闭园消毒,孩子们得集体回家“避难”的时候……
       
          甚至,我也曾经加入过妈妈们自发组织的“市内探校大行动”,把在合理距离内能参观的大小幼儿园看了个遍。其间,有人做出了睿智而果断的人生选择,替孩子找到更合适的园所,迅速转走了。而我们选择留下,原因不外如下:
       
          前面说了,孩子那张满是依恋的小脸是我选择留下最大的理由。我总是很愚蠢地相信,哪怕他只有两三岁,但待在哪里最开心、最合适,他自己最有发言权。
       
          其次,仅凭我的个人观察,我觉得孩子班级的历任老师都还蛮不错。
       
          经手孩子班级的历任老师,有男有女,有胖有瘦,各有各的特点。在我看来,他们大多很年轻,算不上经验丰富,更谈不上什么资深教育专家——甚至,在我看来,有着突出优点的人,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缺点——但他们大多有一种非常朴素的对小朋友的亲近和爱心,否则这么一份天天和二十来个小朋友打交道的工作该何以为继。从孩子对历任老师的评价也能看得出来,他有所谓“最爱”和“一般喜欢”的老师,但没有出现过“讨厌”的老师。
       
          有时候,我愿意尝试站在班级老师的角度去替他们多想一点,毕竟在你忙碌于自己的事情时,他们是离你孩子最近的人。相信并且理解,是让他们成为你的战友而不是敌人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相信和理解”、尽可能把他们当成养育小伙伴的态度,让我在与形色不同的老师就各种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时,感到放松和自如,能够更冷静客观地去听他们表达阐述,哪怕会发现有时他们说的有漏洞、逻辑上有问题、甚至并不在理,但彼此愿意面对、能够交流的态度,往往对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是有帮助的。
       
          幼升小:当头一棒打醒梦中人
       
          假使没有所谓“幼升小”,目前孩子刚在这所幼儿园读到中班的生活,对于我们一家来说,简直完美。
       
          正如前面所说,在孩子从小班准备升中班时,已经有一批睿智的家长选择了转园,其中有一位妈妈就曾深刻提醒我,早点准备,不要到最后无处可去。
       
          明明我们解决不了本地户口,明明我们也不打算去办那些证,明明我们恐怕得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日里,带着孩子在这求学,但很遗憾,蠢笨如我,被人那样提点,都还是没有醒。

jzone 发表于 2017-8-28 23:38:04


.focusBox,.focusBox2{ width:580px; height:90px; overflow:hidden; margin:20px auto; position:relative;}
.focusNum,.focusNum2{ position:absolute; right:5px; bottom:5px;}
.focusNum span,.focusNum2 span{ display:inline-block; width:20px; height:18px; line-height:18px; text-align:center; margin-right:5px; background-color:#666; color:#FFF; cursor:pointer;}
.focusNum span.on,.focusNum2 span.on2{ background-color:#FF6633; font-weight:bold;}
                        
       
          紧接着,进入中班后,园方针对有意进入公立小学就读的家长,安排了一次“幼升小”说明会。一位看起来很资深很专家的老师为大家细细说明,在孩子升至大班后,她会如何利用每天半小时的时间,“ 帮助您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也不知道我这种“流窜分子”为何会有幸被安排参加这么高端的说明会,某一次,在我亲眼目睹了这位专家给那些“自主选择参与”的孩子做“幼升小”培训时的场面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还好我们没资格读公立。
       
          既然没资格读公立,去私立的路也并不容易——比我早几年生娃的姐妹们在陆陆续续选择私立后,也大都是这么给我反馈信息的。
       
          相较选择幼儿园,这一次,我积极也努力了许多。不再是懵懵懂懂跟随着妈妈探校团去左看右看,而是在探校之前,跟先生反复合计了我们的想法、需求,通过学校的官网、微信、说明会等多方面掌握信息后,再亲自前往实地考察。
       
          先简单说一下我们自以为“一点也不高”的要求:距离适中、学费在预算之内等物理条件就不展开细说了;考虑到未来有可能还要去别处求学,希望学校能采用一套在全球范围内适用面较广的教育体系;重视孩子的母语,也就是中文的教育,至少在小学阶段不要放弃“中文作为强势母语”的教育前提;比起学习成绩,希望学校能更重视孩子对内在、对自我的探寻和认定。
       
          是的,这种“自以为”很快就在寻找学校的过程中被打碎。这种要求虽谈不上过分,但在京城整个国际及民办教育大环境下,确实显得有点奇葩。“去私立不就是为了学好外语,早点留学吗”,“别傻了,去国外读书也是要考的,哪个学校不喜欢学霸”……诸如此类的好心提醒听了很多,我觉得我还是挺幸运的,最后挑挑拣拣,找到了一家我觉得还算满足我们要求的学校。
       
          交完资料,紧接着就是去学校面试了。
       
          以前,总有些学习好的同学喜欢以示“谦虚”地说,我从来不复习呀,我每天放学都在玩儿,而我们一家三口就是彻头彻尾相信这种说法的“傻子”。
       
          到了面试当天的早上,临到要出发,我们家先生才想起来,“咦,好像穿得有点普通,忘了把最体面的那套西装拿出来”,然后在家长面谈中侃侃而谈他对小学教育的期望,“掌握中文如何重要,用好自己的母语如何重要”被他书生气地说了好几遍。而最重点的被面试对象更是完全状况外,直到被贴上名牌、准备走进考场,还在气鼓鼓地跟我说,“如果一会儿(老师让我做的)游戏不好玩,我就撕掉名牌出来”。
       
          至于面试结果,还需要问面试结果吗?
       
          上面这句话说得轻飘飘,事实上,从被通知我们需要“轮候”,到我真的接受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接受孩子目前的“学习认知水平”甚至比他同班的孩子都还要弱一些,我很是花了些时间,甚至有一天下午,一个人走在回家路上,因为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我站在大街上默默哭了一场。
       
          接触教育焦虑的第一步
       
          就在我感觉我已经能接受现实的时候,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周志文先生的一篇《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在网上疯转。文章讲述他有一个从生下来就比别人慢一些的大女儿,以及他和妻子是如何陪伴着这样一个样样比别的孩子来得晚一点的女儿慢慢成长的故事。
       
          许多人,包括身边的一些朋友,都认为这样的文章,对于刚刚遭受了那样打击的我来说,难道不是莫大的宽慰吗?
       
          “没关系啊,可能你的孩子也跟球儿一样,比别人慢一点,但你看最后球儿不也进入了全美音乐排行TOP 10的学校攻读吗?”
       
          这样的劝慰真诱人,对不对?但真的很不好意思,我想你们都误会了周先生讲这个故事的本意,他并不是在为你描述一次精彩的人生大逆转,而是试图告诉你,他在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在如同你我一般经历焦虑、痛心,甚至也曾为孩子报读过各种补习班之后,他体味到的教育的真谛。
       
          “教育应给受教育者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交到孩子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应该想办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使他自得、使他快乐,而不是使他迷失、使他悲伤。”
       
          这段在我看来闪闪发光的文字,被我摘录下来,并转发到朋友圈。与我摘录了同一段文字的一个妈妈和我聊天,我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假使球儿的人生没有逆转,没有赴美留学,而是如她父亲所担心的“高中毕业,到电子公司做个装配员”或是“到百货公司做个售货小姐”,即便周先生本人觉得饶是如此,也不见得不可以,甚至他依然会如是动情地把这篇文章写下来,但这篇文章还有在中国家长的朋友圈被疯狂转发的可能吗?
       
          我们俩的心中隐隐有个答案,但都没有说破。
       
          在今时今日这样的环境中,为人父母当真不易。俗语说“养儿一百岁,操心九十九”,现在的我们要操心烦恼的事情从孩子还未诞生就开始了。然而,我们只顾沉溺在这日渐增加的负担中,却忘了问自己:所有这些焦虑的指向,究竟是更多指向孩子本身,还是其实指向了我们自己内心的虚荣和不甘心?
       
          不能接受平凡,无论如何都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一些与别不同的闪光点,未来能够从事一些光鲜体面的职业——哪怕凭我们如今的阅历,压根不足以判定孩子们未来就业时,这个世界上都还有哪些职业可供选择,何为光鲜、何为不体面,又从何说起?
       
          让教育回归本源,回归到接受教育的那个人身上去,或许是个很好的解除教育焦虑的开始。当受教育只为受教育,当读书只是读书,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与快乐。
       
          正如同我当初仅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为他选择了那个幼儿园,可能在接下来的择校过程中,我会继续督促自己更多顾虑到他的需求、他的想法:当那些大人都觉得很满意的学校,对他来说有点太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商量看看,通过他自发自愿的努力,他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吗,假使依然达不到,或许我们都该考虑放弃,转而选择更合适他的去处。至于他的未来光鲜与否,不该是一件我们父母也奢望穿上的袍子,我们当然该为他取得的每个成就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我们应该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充满自得。
       
          至于平凡,它恐怕已注定会与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牢牢绑定,即便你再不甘。平凡的人生并不可耻,平凡又不幸福的人生好像才更可怕,而幸福从哪里来,往往正在于你是否恰如其分地认识了你自己。又或者退一万步讲,假使你都已经不甘到了那种地步,为什么不直接用这种热情去添补你人生中的缺憾,而要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漫长时光去等待另外一个人来满足你的夙愿?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说是“择校记”,但其实这里面没有半点成功经验可供你参考。假使把这个世界上的家长,按照择校能力来排序,我可能是倒数的那几个。而这一场因择校而起的小风波,又一次促使我向内发现我自己,更明确自己接下来应该做出的选择,以及必须为这些选择付出的代价。
       
          是将之与你共勉。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会及时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升小择校记,什么样的学校才算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