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7-4-7 20:40:03

小升初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1

第十四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中介绍了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及常见的典型应用题。然而算术解法往往局限于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结论,不允许未知数参加计算,这样,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使用算术方法常常比较困难。而用列方程的方法,未知数与已知数同样都是运算的对象,通过找出“未知”与“已知”之间的相等关系,即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对于应用题,列方程的方法往往比算术解法易于思考,易于求解。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设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其中列方程是关键的一步,其实质是将同一个量或等量用两种方式表达出来,而要建立这种相等关系必须对题目作细致分析,有些相等关系比较隐蔽,必要时要应用图表或图形进行直观分析。
14.1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446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549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65400.png
10x+1,从而有
  3(105+x)=10x+1,
      7x=299999,
       x=42857。
  答:这个六位数为142857。
  说明:这一解法的关键有两点: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855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96000.png
  示出来,这里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整体”设元的方法很有特色。
  (1)是善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2)是一般语言与数学的形式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转化。因此,要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应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例2 有一队伍以1.4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2.6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10分50秒。问:队伍有多长?
  分析:这是一道“追及又相遇”的问题,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是追及问题,他与排头所行路程差为队伍长;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是相遇问题,他与排尾所行路程和为队伍长。如果设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用了x秒,那么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用了(650-x)秒,于是不难列方程。
  解:设通讯员从末尾赶到排头用了x秒,依题意得
  2.6x-1.4x=2.6(650-x)+1.4(650-x)。
  解得x=500。推知队伍长为
  (2.6-1.4)×500=600(米)。
  答:队伍长为600米。
  说明:在设未知数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设直接未知数,求什么、设什么;另一种设间接未知数,当直接设未知数不易列出方程时,就设与要求相关的间接未知数。对于较难的应用题,恰当选择未知数,往往可以使列方程变得容易些。
  例3 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
  分析:本题属于追及问题,行人的速度为3.6千米/时=1米/秒,骑车人的速度为10.8千米/时=3米/秒。火车的车身长度既等于火车车尾与行人的路程差,也等于火车车尾与骑车人的路程差。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米/秒,那么火车的车身长度可表示为(x-1)×22或(x-3)×26,由此不难列出方程。
  解:设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米/秒,依题意列方程,得
  (x-1)×22=(x-3)×26。
  解得x=14。所以火车的车身长为
  (14-1)×22=286(米)。
  答: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为286米。
  例4 如图,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甲从A出发,每分钟走65米,乙从B出发,每分钟走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哪一条边上?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205900.png
  分析:这是环形追及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先看成“直线”追及问题,求出乙追上甲所需要的时间,再回到“环行”追及问题,根据乙在这段时间内所走路程,推算出乙应在正方形哪一条边上。
  解:设追上甲时乙走了x分。依题意,甲在乙前方
  3×90=270(米),
  故有
  72x=65x+270。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2311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241400.png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90米,共四条边,故由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254100.png
  可以推算出这时甲和乙应在正方形的DA边上。
  答: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DA边上。

jzthree 发表于 2017-4-7 20:54:22


  例5 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9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这是流水中的行程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水流速度。
  解:设甲、乙两港相距x千米,原来水流速度为a千米/时根据题意可知,逆水速度与顺水速度的比为2∶1,即
  (8-a)∶(8+a)=1∶2,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295600.png
  再根据暴雨天水流速度变为2a千米/时,则有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083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188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29200.png

  解得x=20。
  答:甲、乙两港相距20千米。
  例6 某校组织150名师生到外地旅游,这些人5时才能出发,为了赶火车,6时55分必须到火车站。他们仅有一辆可乘50人的客车,车速为36千米/时,学校离火车站21千米,显然全部路程都乘车,因需客车多次往返,故时间来不及,只能乘车与步行同时进行。如果步行每小时能走4千米,那么应如何安排,才能使所有人都按时赶到火车站?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58500.png
赶到火车站,每人步行时间应该相同,乘车时间也相同。设每人步行x时,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72000.png
客车能否在115分钟完成。
  解:把150人分三批,每批50人,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汽车速度为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871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397400.png
 
  解得x=1.5(时),即每人步行90分,乘车25分。三批人5时同时出发,第一批人乘25分钟车到达A点,下车步行;客车从A立即返回,在B点遇上步行的第二批人,乘25分钟车,第二批人下车步行,客车再立即返回,又在C点遇到步行而来的第三批人,然后把他们直接送到火车站。
  如此安排第一、二批人按时到火车站是没问题的,第三批人是否正巧可乘25分钟车呢?必须计算。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4261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436300.png
/collect/201608/14/wps_clip_image-446500.png
次返回的时间是20分,同样可计算客车第二次返回的时间也应是20分,所以当客车与第三批人相遇时,客车已用25×2+20×2=90(分),还有115-90=25(分),正好可把第三批人按时送到。
  因此可以按上述方法安排。
  说明:列方程,解出需步行90分、乘车25分后,可以安排了,但验算不能省掉,因为这关系到第三批人是否可以按时到车站的问题。通过计算知第三批人正巧可乘车25分,按时到达。但如果人数增加,或者车速减慢,虽然方程可以类似地列出,却不能保证人员都按时到达目的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升初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