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7-3-9 10:52:17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欢现在的公园吗?为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做?
       
          2. 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播放课件)
       
          师: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 播放课件。
       
          3. 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 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读一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 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哦,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少了几就减几。
       
          7. 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
       
          8. 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
       
          1. 收集易拉罐。
       
          2. 收集旧电池。
       
          3. 折幸运星。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 学生自由回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