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7-3-9 10:51:18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根据注释或工具书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最后两句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把你认为本诗中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2、了解作者
       
          3、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1、(个人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确、流利的通读古诗。
       
          2、(合作完成)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小组成员合作,弄清每一句古诗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3、同学汇报古诗意思,其余同学安静、认真听后可补充。
       
          新 课 自 学 尝 试 二、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二)品读第一二句诗。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写出相应的诗句。 )
       
          2、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吗?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3、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第三四句诗。
       
          1.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所以,诗人开导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果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4.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四)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 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
       
          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 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五)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会记住本诗中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 ),( )。
       
          五、教学结束:
       
          以《别﹡﹡》为题,不限体裁,写给亲人或朋友。练习以景抒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