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练习题
★我(坐、座)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迅)、地方版、国际版、(付、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
一、填出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我”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回屋里。这里的“才”字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 ( )
A.正确 B.错误
2、“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是个比喻句。 ( )
A.正确 B.错误
三、读语段,用带点词语造句。
甚至:
四、填出文中描写我读报的句子。从这些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zhuì zuì),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wǎn wàn),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ōu ǒu)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dǎi dài)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
然而,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填出。
2、将文中描写“我”落水时情景的句子写出。
3、给这段短文加一个小标题。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我”逞强,小伙伴都挖苦嘲笑我,令我十分难堪。
B.“我”受到小伙伴们的挖苦嘲笑是应该的,因为“我”傲气十足。
C.这是小伙伴们善意的嘲笑,而且表现了他们救人之后轻松的心理,也是善良淳朴的 体现 。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1、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2、芦花村的特点是:
3、这段话是通过对( )的描写,表现芦花村的特点:
4、你喜欢小英雄雨来的家乡吗?为什么?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这时候班长负伤了,子弹打完了, 只剩下胡福才手里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 “同志们! 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填出文中的一个象声词。
3、从“石头像雹子一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什么?
4、痛击的结果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也许由于这里山大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适当的词。
清冷。 ( )
月光不明。 ( )
宛如,好像。 ( )
2、读含有加下划线词语的句子,并用加下划线同语造句。
宛若:
3、画“____”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 )比作( )和( )。
4、这段话主要写了( )
A.高山、峡谷。
B.发亮的云母石。
C.月亮上来得很迟很迟。
D.三峡之秋的夜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