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7-1-26 21:05:37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题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惊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允许(    )  熟识(    )
       
          2、“我”是怎样急切盼望闰土的到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通过阅读这两段,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说罢,他(真诚虔诚)地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 保护)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进作几段,一股劲儿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潘沙赶紧骑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骋南得把他,摔得太厉害了。
       
          1、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词。
       
             
       
          2、用“____”画出选段中写堂吉诃德动作的词语。
       
             
       
          3、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文中的“桑丘·潘沙”和“驽马辛南得”指的各是谁?
       
          “桑丘·潘沙”指的是   
       
          “驽马辛南得”指的是   
       
          5、通过阅读这段话,你觉得堂吉诃德是怎样的人?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日:“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 明日即将( )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日:“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 ”孔明日:“为将( )而不( )天文,不( )地利,不( )奇门,不( )阴阳,不( ) 阵图,不( )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叫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选字填空。
       
          明  识  看  晓  通  知
       
             
       
          3、选择题。
       
          周瑜字(    )  鲁肃字(    )
       
          A.卧龙  B.子敬  C.公瑾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写成意思相近的现代文。
       
             
       
          5、通过阅读此段内容,你觉得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摆着很多书的大书架,说:“这些书是大家今天看完后还( )回来的,而且人们又借走了同样多的书。”
       
          “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1、用“游手好闲”说一句话。
       
          造句:   
       
          2、请在括号里给加点字标上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它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3、最后一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直接引用原话、原文。
       
          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讽刺或否定。
       
          4、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国母宋庆龄
       
          ★1893 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刊、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憧憬(    )  毅然(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毫不犹豫:   
       
          3、宋庆龄的启蒙老师是谁?她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4、宋庆龄在什么情况下和孙中山结婚的?
       
             
       
          5、孙中山的嘱托是什么?他的嘱托是留给谁的?
       
             
       
          6、在对抗日本侵略中,宋庆龄的主张是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