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12-24 17:26:12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有几棵树》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四课时“8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材简析:20 以内进位加法中“8加几”,是在9加几进位加基础上学习的,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法计算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教材以“有几棵树”为主题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加法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计算方法,然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凑十”的计算方法。
       
          3.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2)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利用精美的课件为学生展现带有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多种方法中发现比较简便的方法,即:“拆小数,凑大数”。
       
          三、关于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
       
          3.通过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出示种树图,引出课题“有几棵树”。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算法。
       
          3.汇报,集体交流。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
       
          (三)教学效果测试,巩固算法。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布置。
       
          总之,由于本节课内容多,忙于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有几棵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