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12-23 08:44:26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题

  可爱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的领土广大。我们的领土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南国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我们的祖国多大啊!
       
          我国的物产丰富。粮食、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籽、蚕丝、茶叶等的年产量,以及畜牧的总头数,在世界都居于前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欢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有蕴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勘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西南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shuǐ píng rú jìng( )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点缀得gé wài( )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我们为有这样可爱的祖国而自豪。
       
          1、把文中用拼音所表示的词语用汉字写出来。
       
             
       
          2、从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 )——( )
       
             
       
          3、用“自豪”写一个句子。
       
             
       
          4、作者写祖国可爱分别写了(    )、(    )、(    )和(    )四个方面。
       
          5、填出文章第五小节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个比喻句把(    )、(    )、(    )、(    )、(    )、(    )(    )、比作(    )。
       
          6、“地大物博”的“博”查字典应查(    )部,在这个词中,应解释为(    )
       
          ①多,广;②知道得多;③用自己行动换得。
       
          “点缀”的“缀”应解释为(    )
       
          ①缝,补缀;②连结;③装饰
       
          7、为短文分段。
       
             
       
          新型棉花——彩棉
       
          ★不用染料,不用着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艳丽的衣服。这是变魔术吗 不,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彩色棉产业就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我们平常见到的棉花是洁白的,人们把它织成布科,再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成了美丽的衣料、床单等。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纤维中却含有天然的彩色,不用印染,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
       
          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种吗 不是。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证的历史追溯(su)到上千年之前。在18、19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彩色棉。然而,由于彩色棉产量低、纤维短,因此逐渐被人遗弃。
       
          20世纪60年代,荚国、前苏联、墨西哥等国家,又开始对彩色棉进行研究。90年代初,美国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出了多种颜色的长纤维彩色棉花,并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制品进入市场。
       
          我国对彩色棉的研究后来居上,使淡蓝、橘黄等8种颜色的遗传基因达到稳定状态。1998年彩色棉种植面积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
       
          彩色棉花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在纺织过程中也不需要化学染料,使得产品及周围环境不会受到污染。制成服装后,色彩自然柔和,质地柔软舒适,永不褪色,不易患皮肤病,被人们誉为“环保产品”。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棉花总产量中将有20%一
       
          40%的产量将被彩色棉所代替。
       
          1、彩色棉产业的“神奇本领”指的是:   
       
          2、因为彩色棉(    )、(    ),所以古人遗弃了它。
       
          3、填出文中的两个设问句。
       
             
       
          4、人们为刊—么把彩棉产品誉为“环保产品”
       
             
       
          最后的时刻
       
          ★赵一曼再次落入敌人的魔爪。她被押回哈尔滨伪警务厅。敌人再次施用酷刑,逼她招供。当然,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什么也没得到。
       
          敌人泄了气,决定杀害她。八月初,他们把赵一曼押到珠河县,要在她从事抗日斗争的地方处死她。
       
          赵一曼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她坐在押送的火车上,望着窗外,心里惦念着祖国的命运,惦念着战友,也惦念着救她逃走的董宪勋。她还不知道,董宪勋已经在重刑下牺牲,韩勇义也被判了一年徒刑。两位青年虽然在刚走上正义之路的时候遭到了挫折,但是他们是勇敢的,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赵一曼又想起自己的儿子,就要了纸笔,写下了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车到珠河县,赵一曼被绑在车上,押到小北门。
       
          “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
       
          赵一曼抬起头,对周围的群众人声说:“为抗日而死是光荣的!乡亲们——”
       
          “住口!”敌人慌了,连忙把她拉下车。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赵一曼使劲喊
       
          敌人的枪响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倒下了。她短暂的一生,闪烁着光彩。她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虽然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倒下了,但是(    )。
       
          3、想一想,课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主要写(    )的事。
       
          4、从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
       
          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1、从(    )、(    )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虎门销烟的人特别多。文章通过(    )、(    )和(    )三类人物的不同表现写出了人们对虎门销烟(    )的心情。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很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写出来。
       
             
       
          2、选择正确的    ,在括号里填出序号。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C、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