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11-13 19:28:19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钻石图片,板书钻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说什么?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啊。(板书: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夜里,一位小姑娘抱着空水罐离开了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但,她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三)读与悟第2段
       
          教师过渡:小姑娘睡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2、指名提问。(小姑娘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齐读文中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4、问题预设: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词。
       
          5、指名提问。(“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结合表情理解)
       
          6、齐读。(小姑娘喜出望外,www.jy135.com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问。(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个够,但更想给生病的母亲喝,于是赶回家。)
       
          教师过渡:小姑娘得到水,想赶紧拿回家,一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水罐掉在了地上,后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四)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把故事读完,并拿出预习表格相互交流。
       
          题次小姑娘把水送给谁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变化?
       
          第一次母亲有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孝顺之心
       
          第二次小狗银罐对小动物的爱心
       
          第三次母女互让金罐母女之间的爱
       
          第四次路人七颗钻石和巨大水源博大的爱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填写表格,并相机进行教学。(表格进行超链接,随学生回答进行学习。)
       
          第一次神奇变化: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教师过渡语:多么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
       
          (1)齐读。
       
          (2)问题预设:为什么小狗要舔净?(回顾第一段,动物焦渴而死,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
       
          (3)教师引导:小姑娘只倒了(一点儿水),就一点儿,说明什么?女读-评价-男读
       
          (4)问题预设:如果小姑娘再不给它喝水,它会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水的珍贵)
       
          (5)问题预设:如果是小猫、小羊、小鸡她会让水吗?(扩展小动物),说明小姑娘怎么样?(对动物有爱心。)
       
          (6)让我们带着对动物的这份爱一起读一读。
       
          (7)出示银水罐图片
       
          第二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教师过渡:小姑娘抱着银水罐回到家,看到妈妈是什么样子?
       
          (1)个人读。
       
          (2)评价(语气虚弱)(再读)
       
          (3)问题预设:如果没有水母亲会怎么样?那她为什么不喝呢?他们让来让去说明什么?如果是爸爸、奶奶、哥哥,会让吗?这些都是小姑娘的什么人?(亲人)
       
          教师过渡:是的,这就是亲情之爱。
       
          (4)师范读:听!
       
          (5)“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再换词。
       
          (6)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亲情之爱(齐读)。
       
          (7)出示金水罐
       
          第三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教师过渡: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水,小女孩想喝水想到了什么程度?齐读(文中找: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学生圈出来。)
       
          (2)“咽”字是多音字,教师带读。
       
          咽喉(名词)
       
          咽唾沫(动词)
       
          (3)“唾沫”轻声词,师教读两遍。
       
          (4)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联想饥渴感觉)
       
          (5)指名读——评价——齐读
       
          (6)问题预设:即使渴到那种程度,小姑娘还做了什么举动呢?
       
          (7)小姑娘把生命之水让给了妈妈,让给了小狗,又让给了陌生的(过路人),她总是先想到(别人),却忘了(自己),小姑娘有着一颗()的心呢?
       
          先填空,后齐读。
       
          (10)所以奇迹发生了:齐读(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1)展示钻石图片,教师过渡: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的爱(板画爱心)就像小女孩钻石般的心。
       
          (12)结合图片教师过渡:(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因为有了清澈又新鲜的水,小花()。
       
          (13)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句子。
       
          (14)水对于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珍贵啊!童话里还有一种力量更为珍贵,是什么?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感谢童话送给我们一份至善至美的爱,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15)全班起立,把手慢慢举起,齐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配乐)
       
          同学们请坐,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永远地普照人间。《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希望同学们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多读一读自己喜爱的童话,它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