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11-13 19:28:18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课例(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课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