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23 08:33:24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卷(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段五: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找出麻雀的动词,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望地尖叫着”中的“绝望”一词是描写老麻雀的心理,你替老麻雀把尖叫的内容写出来。
  4、根据画横线的句子,请你提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5、想想猎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为文章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文段六: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idedi)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inping)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只是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bingping)息(疑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把不正确的字音或词划去。
  2、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既(   )又(      ),既(   )又(      )。
  3、用“   ”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
  4、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5、下列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
  (1)“小猫贪玩,一天一夜不回来。”这句话是对小猫的批评和指责。
  流露出作者对猫的缺点的厌恶之情。(   )
  (2)“小猫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用“非……不可”来说明小猫很勇敢。(   )
  文段七: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   )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   )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口音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qiangjiang)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   )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qiangjiang),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1、照样子,写词语。
  又青又红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看拼音,在()里写上汉字。
  4、文中的“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
  (1)完全不是一回事    (2)完全不放在心上
  5、用“   ”划出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你体会到
  6、“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读这句话时应带(       )的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陈赓这样说的原因是
  7、你还知道哪些长征的故事,请你简略写一个。
  文段八
  西门豹说:“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就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恶婆分了。”
  西门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子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那天,他们在漳河上放一条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他们”指(         ),“她”指
  (      )
  2、联系课文,说说“巫婆”是干什么的?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从西门豹的话中体会到了
  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是(         )段,既总结了(
  ),又(         ),起(             )的作用。
  5、、这段话选字《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请你写一个。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卷(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段(一)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村里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
  这座小桥是木头做的,架在清澈见低的小河上。河边载满了垂柳。柳丝迎风起舞,河里柔丝漂动,好看极了。傍晚,小鸟在枝头鸣唱,蝴蝶在花间篇篇起舞,山路上水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我的故乡太美了。
  我爱故乡的山,我爱故乡的水,更爱故乡的小桥。它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那样雄伟,但是,它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因为它虽然矮小,却是默默无闻地,十分认真地躬着身躯,让人踏着它的脊背走过去,年年月月负着重荷,而没有一句怨言。
  每当我从桥上走过,心里就充满激情,把脚步儿放得轻轻的……啊,故乡的小桥,你在我心中。
  1、“翩翩起舞”的“翩”,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柔丝飘动”的“柔”,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2、写出反义词
  高大(       )   悠闲(       )    傍晚(      )
  3、“躬着身躯”的“躬”意思是(          )
  4、文中的“脊背”指的是(            )
  5、“我”爱故乡的小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用“   ”划出来。
  6、找出第二段中的错别字,按顺序写下来。(                  )
  (二)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的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   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这时   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   千万别动
  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蹙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经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          在第一、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          查字典
  (1)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2)嚷: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3、          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不变
  立时(      )    乍放(       )
  4、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而哭泣”是因为
  ,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
  5、写出短文的梗概,要求100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