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试题——苏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jiào shòu zàng lǐ lǜ zhōu è liè luàn kǎn làn fá
( ) ( ) ( ) ( )( )
hào zhào tǔ rǎng yāo qǐng cā hàn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 ( ) ( )( )( )
二、选字填空。8‘
1.绝、决 /滔滔不( ) 犹豫不( ) 悬崖( )壁 ()定
2.慕、幕 /羡( ) 夜( )降临 ( )名而来 屏()
3.行、形 /( )为 ( )成 ( )影不离 ( )动
4、燥、躁、澡、噪/()音 急() 洗() 干( )
三、按要求写词语。4+2+2+2+4+4=18
1.写反义词: 贫瘠( )喜欢( )节约( )出现( )
2.AABB式的:( )( )( )( )
3.不()而( ):( )( )( )( )
4.描写说话的成语:( )( )( )( )
5、例:攀树枝 摘鲜花
( )雪山 ( )草地 ( )长城 ( )美景
6.将括号里能够跟前边搭配的词用“——”画出来。
意志(固定 坚定) 发挥(先进 作用)
发言(热烈 强烈) 克服(困难 困苦)
批评(锐利 尖锐) 发明(电灯 秘密)
任务(艰巨 艰苦) 树立(信心制度)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
1、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 河上,为 瀑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葬礼仪式。原来,这条瀑布 是世界上
最大的瀑布,后来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原因,导致瀑布 。
2、在阿联酋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__________的绿洲——那是城市 。在那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__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 、 、 这三个地方,知道了森林有 、 等作用。
4、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诗《 》里的诗句,作者是_______代的诗人_________。
五、口语交际。4‘
小明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了,他想去换却没有勇气,你会怎样鼓励他?
六、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14‘
美的启发
我家在古城一角,窗外有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小声商量了一会儿,爸爸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丛翠竹,栽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再来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把家里的珍贵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工作之余,人们常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琴弄弦呢!
窗外,飘扬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看者窗外的美丽风景,我蓦(mò)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
蓦然: 沁人心脾:
2.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
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 , 。
3.照样子,概括文章有关内容。4‘
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 、 __ 、 、______、栽花苗。(每空写3个字)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2‘
以前,人们把这儿当成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 ,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 ,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5、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内容。2’
第二节中“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个主意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2‘
七、作文(任选一题)。30‘
1.给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封信,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倾诉你听了它的遭遇后的感受,也可向它讲述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护情况。要求书信格式正确,内容真实,表达真情实感。
2.把你居住的城市或乡村近几年环境的变化写下来,再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