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1-6单元检测
姓名____得分_____基础积累:30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yùnniàngshēnyínshānhúdǒu sǒu màn yán
( ) ( ) ( ) ( )( )
zhì kǎo zhān yáng yāo xié dǐng shèng zhù lì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
三年五__ __烛夜游 __花嫩叶 完__归赵
负__请罪 __丝不动 接__摩__成千__百
兴__安__ __气凌人 理__气__花枝__
三、按原文填空:12
1、有__有__,有__有__,有__有__,有__有__。既须___,又长___,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养花》
2、春天像___的娃娃,从头到脚___,它____。
春天像___,____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___的青年,有___的胳膊和腿脚,领着_____。《春》
3、李白乘舟___,忽闻岸上___。_______,________。 《赠汪伦》
阅读理解:(仔细阅读,回答文后问题)40
(一) 我的战友邱少云(节选)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
迷糊( ) 挪动( ) 盼望( )
五、按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0
1、邱少云最可贵的精神是:( )
A、爱人民,恨敌人,宁死不屈。
B、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甘愿牺牲。
C、英勇顽强,奋不顾身。
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指的是:( )
A、我看见邱少云烈火烧身,而不能忍受。
B、邱少云烈火烧身,会忍受不了。
3、“才”字的用法有两种:A、表示时间长。B、表示时间短。下列“才”字应分别选: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
(2)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
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写出了:( )
A、邱少云个子高, 人很胖。
B、邱少云的形象伟大。
C、邱少云纹丝不动的样子。
六、用“__”划出描写我不忍看但忍不住不看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七、仿照文中划线部分,用“为了……为了……为了……”写一句话。
(二)泉
于红潮
在甘肃岛一丛羊角树下,嫩草野花围着一泓泉水。就像一面镶着美丽花边的小圆镜,照出一孔蓝天,半枝绿叶。
泉水,又涩又苦,含磷过高呈黄色。所以,渔民们称它是盛着金子的苦水斗,战士们管它叫金色苦泉。
清晨,一个穿海魂衫的水兵,哼着歌儿,披着霞光来到泉边。伏下身,把一小袋“淡水净化剂”轻轻倒进金色的苦泉。稍顷,捧起滚着“珍珠”的泉水,尝一口:“嘿,真甜……”松开手,串串“珍珠”从指缝间流进泉水,朝着水里那张满是青春的笑脸挤挤鼻子。陷起一朵野花,又唱着歌儿,披着霞光走向观通站。
渔歌迎来斑斓的晚霞,海滩上飘来片片白帆,欢声笑语搅动着海岛。渔民们带着满身的海腥味,挑着桶、端着盆,手中的浴巾像片片轻巧的云,飞着、舞着流向金色的苦泉。
“唉,盛着金子的苦水斗,如何变成了银色的泉?”老渔民惊讶地舀起一椰瓢飞着“珍珠”的泉水,轻轻地呷了一口:“啊,甜水……”
忽然,传来一阵战斗警报,观通站的战士们飞身跃上哨位。我看到,在泉边,在西沙这只明净的眸子里,映满了渔民们的激动的笑脸和向战士们久久眺望的目光……
从此,每天早晨,都有一个穿着海魂衫的战士,哼着歌披着彩光来到泉边……
八、照样子,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搭配的词:3
(围)着泉水 ( )着歌儿 ( )着霞光 ( )着桶
( )着盆 ( )着浴巾
九、填空:
(1)渔民们称它是盛着金子的苦水斗,战士们管它叫金色苦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3
(2)是_____(谁)用_____将“盛着金子的苦水斗”,变成 了“银色的泉”。4
(3)“我看到,在泉边,在西沙这只明净的眸子里,映满了渔民们的激动的笑脸和向战士们久久眺望的目光……”中“明净的眸子”指的是__________,“渔民们的激动的笑脸和向战士们久久眺望的目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4
十、读第一自然段,用“__”划出直接写作者见闻的地方,用“ ”划出写作者联想的地方。4
十一、用“ ”划出能够用词语“渔歌唱晚”来概括的句子。2
写作能力
十二、五年的小学生活即将过去,许多许多的人或事会在你的脑海中 留下深深的印象。请你从中选出值得写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下来。
题目可拟为:难忘的_____
要求:意思连贯,内容具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数在400以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