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题9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题(9)一、基础知识。(36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quán shén guàn zhù mò shǒu chéng gūi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jīng xīndòngpò yìyánjiǔ dǐng mòmíng qímiào
2、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2分)
蓦地(mòmù)吮吸(shǔnyǔn)尽管 (jìnjǐn)鸟瞰(gànkàn)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4分)
我们的王老师( )年过半百,( )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她讲起课来,( )清楚明白,( )生动形象。她( )有空,( )和我们谈心,特别是对后进生,( )批评一下了事,( )耐心做思想工作。因此,同学们十分尊敬她。
4、下列词语使你联想到什么成语?照样子,在括号里写下来。(4分)
例:大海--波澜壮阔
寓言--( ) 学习--( )
神态--( ) 变化--( )
害怕--( ) 品质--( )
孙悟空--( ) 诸葛亮--( )
5、仔细观察右图,根据图意确定一个关联词,并
写成一个句子。(1分)
6、对对子,填空。(2分)
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 ) 剪刀对布正如锯子对( )
有理走遍天下,( )寸步难行。 十年树木,( )。
7、修改下面一段话。(三个错别字,两个标点,三处语病)(4分)
灿烂的阳光下。一位少年建步如飞,大脚一个射门,可怜球没进,却在空中画出了一到美丽漂亮的弧线。那个少年就是我……一个快乐得象阳光一样的男孩。
8、回忆已学知识,填空。(12分)
(1)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
"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2)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 , 。"
(3)《向往奥运》这篇文章是在我国取得 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写的,作者深深地体味到: , , ,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请你举出三个奥运冠军的名字 、 、 。
(4)《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 的意思。文中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第三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例子,再补写两句。(1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添一份绿色; , ; , 。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并完成有关问题。(9分)
①卜算子·咏梅 ②墨梅
毛泽东 王冕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我家洗砚池边树,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朵朵花开淡墨痕。
1、请你分别把这两首诗词补充完整。
2、这两首都是写 的。但不同的是:毛主席笔下的梅花具有
的品格;王冕笔下的《墨梅》则表现了诗人
品格。
3、《卜算子·咏梅》是毛主席根据宋代诗人陆游一首词同题而作的,陆游词中点明梅花生长地点和孤寂无耐心情的句子是 。
4、写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中与毛主席这首词中下阕(第2节)第一句 有着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5、请你用"~~"画出毛主席词中使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6、请写出第二首诗后两行的大致意思。
(二)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比"憾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当然,()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1分)
2.填表。(2分)
姓名
读书法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1分)
4、依照短文最后一句话,用上"正如……所言"写一句话。(2分)
5、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2分)
6、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1分)
(1)列举数字;(2)举例;(3)打比方。
7、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这篇文章中的,也可以是课本上的或其他的)为什么?(3分)
8、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填完整吗?(3分)
⑴ ,下笔如有神。
(2) ,其义自现。
(3) ,不会作诗也会吟。
(4)黑发不知勤学早, 。
(5)愿乘风破万里浪, 。
(6)读万卷书, 。
三、作文。(任选一题作文)(40分)
1.母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太多太多,回忆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情,详细地写下来。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也可以写写你的心理活动。题目自拟。
2.有没有一首歌曾经拨动你的心弦,有没有一篇文章曾让你深深感动,有没有一幅画曾吸引你的注意……生活中许多物品会给我们留下不一样的回忆。能选择一样写写吗?题目自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