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9 14:54:13

六年级基础训练13

  1. 比一比组词。
  卷(      )梁(      )背(      )勿(      )师(      )
  拳(      )粱(      )脊(      )忽(      )筛(      )
  2. 解释句子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      ),但有(      )过往客商(      ),可趁(       )午间结伙(      )成队过冈,请勿(      )自误(      )。
  (2)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      ),望见(      )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       )着一面旗,上头(      )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
  (3)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      ),上面盖着官府(      )的印信(      )。
  (4)武松见大虫(      )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          ),从空中劈下来。
  (5)武松回到了青石上坐了半歇(      )。
  3. 从武松的言行中看看能体会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在括号里写下来。
  (1)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                                          )
  (2)武松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真有大虫,我也不怕。”(                                       )
  (3)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
  (4)“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把半截哨棒丢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哪里肯放关点儿松……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
  4. 简要写出下面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原因:
  结果: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原因:
  结果: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原因:
  结果:
  基础训练14                                 姓名
  1. 解释句中带点的词。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      )草木,饮(      )涧泉。
  (2)我们今日赶闲(      )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      )源流……
  (3)却(    )又欠身(      )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
  (4)一个序齿(      )排列,朝上礼拜(      )。
  (5)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      ),遂(      )称美猴王。
  2. 请从课文中摘抄两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1)
  这样写的好处是:
  (2)
  这样写的好处是:
  3. 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Χ”。
  (1)这篇课文选自我国着名古典小说《西游记》,它的作者是吴承恩。(    )
  (2)这篇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石猴出世和石猴成王。(    )
  (4)好动和争强好胜是石猴主要的性格特征。(    )
  (5)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
  (6)文章重点是写石猴成王的,因此题目应改为“石猴称王”。(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基础训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