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44:41

《找规律》教学设计三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西湖边的“桃柳夹岸”、商店门口的彩旗等有规律的照片。)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
  师小结:这些照片中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啊,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通过欣赏,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们身边有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很美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中发现
  1.第一次探究
  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瞧,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
  (屏幕出示未布置完的会场)
  看了这个会场,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这些彩灯、彩旗和彩花挂的时候是有规律的,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大家已经发现了彩灯、彩旗和彩花布置的规律,但这个会场还没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学生汇报)
  【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2.第二次探究
  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看我们共同布置的会场漂亮吗?(展示布置完的会场。)
  【将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课件演示10个小朋友手拉手跳舞,并伴随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音乐停,10个小朋友静止。)
  生1:跳舞的同学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
  生2:我认为他们是按一个女同学一个男同学这样的规律站的。
  生3: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对。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你真会动脑筋,大家看。(课件演示10个小朋友其中两人放开手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加深对“生3”的回答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活动中创造
  1.出示入场券
  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会啊?那就得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学生拿出课先发下的“入场券”,涂的涂,画的画。)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①跟着老师做
  我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跟着一名学生做
  (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①跟着老师摆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得高高的,好吗?
  ②自己摆一条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
  (小组合作,用各种图形创造一条规律。)
  ③小组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一条规律,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以其中一个小组摆的规律为例,我们来进行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①你能用其他形式把这条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等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
  ②你能把这个规律写下来吗?
  【从具体的动作中抽象出它的变化规律,用数字、图形等符号表示出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符号感”。】
  (四)总结中提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六一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布置联欢会场”──“填入场券” ──“参加联欢会节目”(节目是由一些找规律、藏规律等内容组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找规律》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