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43:3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十几减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 引入
  师: 小猴贝贝带着小伙伴们来给大家拜年了。
  媒体呈现一幅画面: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
  师: 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师生一起数,共有13只。
  师:小猴子最顽皮了,你看——
  媒体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了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猴子。
  师: 咦?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
  有的学生说5只(画面上可以看见的是5只),有的说7只。
  二、 展开
  1. 引出例题,探究算法。
  师: 树上有7只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共有13只小猴子,现在树下有6只,13-6=7只。
  教师适时板书13-6=7,并设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1: 因为10-6=4,4+3=7,所以13-6=7。
  师: 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2: 因为6+7=13,所以13-6=7。
  生3: 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算法:
  算法一: 因为10-6=4,4+3=7,所以13-6=7。
  算法二: 因为6+7=13,所以13-6=7。
  算法三: 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2. 挖掘材料,组织尝试。
  师: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树上真的是7只小猴子(媒体出现树上的所有猴子),你们算对了!你能根据现在这幅图再列出一些减法算式吗?
  生1: 13-7=6。
  师: 你是怎样想的?
  生1: 一共有13只猴子,树上有7只,算地面上有几只就是13-7=6。
  师: 那你是怎样算出6的呢?
  生1: 因为6+7=13,所以13-7=6。
  师: 还有不同算法吗?
  指名学生说说不同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 你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观察列出13-5=8和13-8=5后说说想法。
  师: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可以根据颜色不同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真厉害!那就请你选择一题与同桌同学交流一下算法吧。
  学生同桌交流算法后,教师分别指名回答。
  3. 练习。
  (1) 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
  12-7= 12-4= 14-8= 12-3=
  13-6= 18-9= 11-2= 15-8=
  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 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说同桌是怎样口算的)。
  (3) 看卡片口算(全班学生参与,用手势表示结果)。
  14-8= 12-8= 11-8= 10-8=
  17-8= 13-8= 16-8= 15-8=
  计算后,教师把算式及答案随意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 小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计算,你会做了吗?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学生说说算法。
  师:猴贝贝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想邀请大家一起去玩,但有一个条件:请你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课前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猴贝贝还让老师帮忙选几位小朋友当导游,请刚才奖励到小旗子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在课中,教师已经把旗子作为奖品发给了几位小朋友),每位小导游的旗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如果你算式的得数跟哪一位导游旗上的数字一样就跟在这位导游的后面。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吧。
  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做游戏、排队伍,然后走出教室。
  反思
  一、 对原有教材的分析
  1. 教材主题情景分。
  “十几减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其原有主题情境是“小猫观金鱼图”。一只金鱼缸里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即教材所呈现的“有13条金鱼,黑的有5条,花的有?条”和“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条”),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与“人教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还介绍:教学例题时,可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以体现金鱼的游动变化,给人以现实感,同时利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模拟小猫说话,给人亲切感和趣味性。
  然而,我们在研究这节内容时,家一致感到教材主题情境虽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度,但从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对算法多样化的关注来看,该主题情境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 问题缺乏真实性。我们认为,根据这一主题情境所提出的问题是缺乏现实意义的。因为两种不同颜色的金鱼数量本来就是已知的(通过数数就可以了),何必计算呢?
  (2) 对算法的暗示性过强。学生在口算13-5、13-8时,往往会受到主题情境的暗示,一味地关注“想加算减”的思路,而视了其他的算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十几减几》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