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 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102-103页。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 360 450 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104页-105页。
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二。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 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署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