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40:41

《统计》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统计之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复习
  复习内容:统计图表
  复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生: ……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 数 种 类性 别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男 生
  女 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
  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03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
  户 数电费月 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 上
  一 月 份
  二 月 份
  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
  1元21元 41元 61元 81元 100元
  ∫ ∫ ∫ ∫ ∫ 以上
  20元 40元 60元80元 100元
  回答问题:
  (1)电费最多有几户?
  (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统计》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