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9:24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校运动会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稍停)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颗激动的心去重温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运动会比赛的场面:跑步的──扔垒球的──跳远的──跳高的。
  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名。
  生2:我想知道男运动员有多少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生3: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打算怎样统计?
  生1:按高矮统计。
  生2:按男女统计。
  生3:把每一项比赛人数合起来。
  小结:通过你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原来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渗透了统计的多样性。]
  师:真巧,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面。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你打算怎样统计?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
  生:数一数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动物种类统计。
  出示:
  师:还可以怎样统计?
  生:数一数跑步的有多少只、跳高的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比赛项目统计。
  出示:
  小组合作,选一张本组最喜欢的统计表进行统计。
  3. 选两组不同的统计表让学生上台汇报。
  4. 师:通过这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 推荐统计表。
  师:在比赛现场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厨师大象和裁判长熊猫,要求同学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并说明理由。
  生1:我想向厨师大象推荐动物种类统计表,因为大象是厨师,它做饭时要了解各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就做,不喜欢吃就不做,如果不了解可能就会浪费。
  生2:我想向裁判长熊猫推荐项目统计表,因为熊猫是裁判长,它要了解都有哪些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比赛。
  师:通过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计,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向两动物推荐统计表这一教学环节,渗透统计的实用性。]
  6. 渗透奥运精神。
  师:说到运动会,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奥运会,你们通过课前查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2004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得了32枚金牌,排名第二。
  生2:我知道奥运冠军刘翔很厉害。
  生3:我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排名越来越高。
  ……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么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你想说些什么?
  生1:在中国北京举行。
  生2:我想说中国加油,北京加油。
  生3:我想对运动员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4:我希望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队能打败美国队,夺得第一名。
  [设计意图:由运动会联想到奥运会,主要是对学生渗透奥运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情感教学达到了高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