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6:5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例5、例6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学会用减法验算减法,进一步提高验算减法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0 — 30 =      74 — 50 =      63 — 21 =
  50 — 20 =      74 — 24 =      63 — 42 =
  30+ 20 =      50 + 24 =         21 + 42 =
  2、一道减法算式,可以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和它对应。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a)       提问:电线上原来一共有多少只燕子?飞走几只?还剩几只?
  b)       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师板书:
  14   -   8   =   6(只)
  被减数   减数   差
  提问:这个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得到什么?反过来说,差等于什么?(板书:差 = 被减数- 减数)
  c)       出示第(2)题。
  提问:这道题已知的是减法里的什么数,求的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减法算式里减数等于什么?(减数 = 被减数 - 差)
  d)       出示第(3)题。学生口答算式和答案,教师板书。提问:这道题里已知的是什么数,求的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根据第3题说一说,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被减数 = 减数 + 差)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减法算式里的差,是用被减数-减数来求的,减法算式里的减数要怎样求呢?被减数呢?说明是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教学例6。
  (1)提问:我们过去验算减法算得对不对,用的什么方法?应用了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里的哪一个式子?
  说明:除了应用被减数 = 减数 + 差可以验算减法算得对不对之外,还可以用被减数算出的差,看得到的是不是原来的减数来验算。如果得到的是原来的减数,说明原来的计算做对了。
  (2)出示例2。指名板演,想一想,怎样用减法验算?
  提问:算出的得数和哪里的数一样?说明前面的减法算得对不对?在横式里写哪一个得数?怎样用减数验算减法?这样验算的根据是什么?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3.做练习十七第4题。
  4.做练习十七第3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