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6:2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三) 练习课(一)》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4÷4      56÷7   32÷8    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 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 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 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 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 投影出示第7 题
  (1) 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 学生尝试练习
  (3) 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三) 练习课(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