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6:09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三
  教案设计说明
  本教学案例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点:
  1.针对山区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学生熟悉的制作茶叶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切合实际。
  2.课前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索,课后解决了实际的问题,体现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三
  教案设计说明
  本教学案例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点:
  1.针对山区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学生熟悉的制作茶叶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切合实际。
  2.课前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索,课后解决了实际的问题,体现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  3.本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对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尝试。老师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起到了“引”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如“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信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案例中采用的小组讨论等,都充分说明这一点。
  4.从案例上可以看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时时处处在肯定、鼓励学生的各种见解,并且练习时还采用了游戏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70×3 80×9 19×5 65×2 25×3
  57×2 23×4 32×6 19×3 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 ],怎样列式?(板书)1×10=
  (2)10个2是[ ],怎样列式?(板书)2×10=
  (3)10个3是[ ],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写出得数)
  (4)学生自学第9页“准备题2”,并填[ ]
  要求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王大妈制作茶叶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多少斤?王大妈一天制作茶叶多少小时?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14斤,10天共制作茶叶多少斤?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4×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例如:14×10 14×9+14=126+14=140
  14×5×2=70×2=140
  10×10+4×10=100+40=140
  ……
  (4)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单项训练(幻灯出示):
  75×10 38×10 26×10 45×10 50×10
  63×10 72×10 55×10 18×10 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深入探究:
  运用课件继续呈现茶农们制作茶叶的情景后,提出新问题。
  现在有30个人在制作茶叶,如果平均每人制作茶叶14斤,她们一共能制作茶叶多少斤?
  (1)出示算术:14×3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3)试一试:口算
  73×10 90×50 31×40
  (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允许并鼓励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填表:第10页第4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解决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
  (1)45乘10得多少?
  (2)60个15是多少?
  (3)写出4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积都是480的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练一练”第3.5题有关题目)。
  贴出苹果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把苹果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一谈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