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4:45

二年级数学教案——《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1.先创设具体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为学生以愉快心情参与练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2.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重点解决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求商的方法。
  第三课时
  内容:练习课[练习五第7-12]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第7题,抽卡游戏,使每个学生在游戏中提高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熟练程度。
  第8题,是情境题。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第四课时
  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3、做一做、练习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辨证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
  教学建议:
  1.创设小朋友做手拉手游戏的情境,通过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平均每组几个小朋友”和“可以分成几组”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要让学生学会收集图中信息的本领。特别是在练习做一做时,让学生搞清楚要运的苹果一共是12个,刺猬身上的3个苹果也要算回来,而树上的苹果不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出除法计算的问题能力。例如:在例3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4.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例如:例3可以根据教材设计提出: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小朋友?请学生独立解决,及时给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教案——《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