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4:44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认识“除号”。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1.例4用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教学“做一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通过同桌互相的摆学具,把18个圆片平均分成几分,每分是几?再列出除法的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摆,而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并不局限于书上的限制,要一道道的练习,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自由,让学生有充分。
  教学片段
  第五课时
  内容:除法[例5、做一做、练习四第4、5题]
  (相当于老教材的“包含除”,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几份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
  2.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20÷5=4。
  3.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做一做的第2题:可以适当充实除法算式,如6÷2=3、12÷3=4、9÷3=3、20÷2=4、14÷7=2......丰富练习内容,给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