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67-68。
二、教学准备:
1000颗花生米,每人一张没有插图的报纸。橡皮筋、小棒(每小组约1000根)。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7-8人。
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建立1000以内数的概念。
2、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
3、通过估一估,数一数,培养估数能力和发展数感。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经历数数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这重点、难点:感知1000,能正确数数。
(三)策略选择: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的内容,是一次数的扩展,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已学过的数是不够用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是实际的需要。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要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力求体现以数数和发展学生数感为主线,把培养估数意识、学习兴趣等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探究新知获得发展。
1、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通过小组合作数小棒,运用100以内数数方法,让学生感受数是数出来的,同时,教师在为各小组提供的小棒中,故意提供有几组没有正好是1000根。这样可更好地让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及1000以内数的形成,也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好品质。
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估一估、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100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如猜价格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还渗透了估数方法,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获得清淅透彻的数的概念。整个教学力求突出一个原则: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及1000以内数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
师:谁能用数字介绍一下我们班的情况?
(生答随机板书:56,20,36......)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数,那我们整个二年级学生数能不能用这些100以内的数表示?
1、揭示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2、估一估、数一数
(1)课件出示一小堆小棒,生估计有多少?
(2)演示:一根一根放好,10根捆成一捆,共2捆。
师:一共有多少根?
(3)课件出现10根(一捆)小棒。
师:你想到什么?(板书:10个一是10)
(4)课件演示:小棒一捆一捆出现共10捆。
师:你有什么发现?
(按生答随机将10小捆捆成一大捆,引出板书:10个十是100)。
3、齐读: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师:这两句话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二)新知探究
1、估一估:出示1000小棒生估计。
2、小组合作数一数。
让学生用数字介绍班级情况,复习旧知,接着教师一句“我们整个二年级的学生能不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使课题的引出巧妙、自然。
教 学流程
设 计意图
(1)出示要求:
①小组商量好再数。
②小组长要分好工,每个同学都要出力。
③要数得准,数得快,结果让人一看就明白。
(2)小组讨论、交流:准备怎么分工?怎么数?
(3)小组数小棒(老师参与其中一组)
(4)(约10分钟后)汇报交流数的结果:你们组有多少根?怎么数的?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每人数10根捆成一小捆,再10小捆捆成一大捆,共有10大捆,正好1000根。
b.小组每人数一部分,然后再合起来。
c.每人数50根(20、100......)捆一捆,2(5,1,......)捆扎成一大捆......对于有些小组没有正好是1000根的,教师则问:你们是怎么数的?需要再给你们组多少根或拿定多少根正好是1000根。
(5)比较小结:
这么多数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得出:10个一百是1000,数物体时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数,更多的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三)应用体验
1、数一数
(1)从596数到604,先自由数,再指名数。
(2)接龙数:从986数到1000。
2、填一填
(1)、()()780790()()
(2)、()588589()()
反馈后集体数一数
(3)、()()800()()......
3、估一估
(1)出示
约()粒花生米
生估计,并说明方法。
(2)出示100张纸,学生用手比一比同样的纸1000约多厚。
(3)估计一版报纸字数。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计课前准备的一版报纸的字数,并全班交流。
(4)猜价格
课件逐个出现:电视机手提包饮水机
1200元170元450元
(先隐去价格,生猜一个价格,师说大了或小了,生按师提示继续猜,直至猜中才出现价格。)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你能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2、齐念拍手歌:
10个一组成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10个()是()。
小组合作数小棒,不同小组有不同的分工和方法,人人都参与其中,使他们有充分的自主数数的空间,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建立了100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交流、汇报、比较方法使之感悟数数的规律,体验解题策略多样化及优化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归纳能力。
第(3)小题()()800()()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数或百个百个数......可以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结果,既可检查学生数数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的意识。
“估一估”使进生进一步建立1000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估计意识,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近课尾在学生思维处于疲惫时候,采用游戏的形式教学,有助于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课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最后的拍手歌既可巩固本节课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接着说编“10个()是()”既可扩展思维也更为后继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新知探究)片数实录:
师(出示1000根小棒):你们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着手要猜)
生1:500根
生2:我想肯定比100根多
生3:我猜大根有900根
生4:(不等老师请他回答,站起来高声说):老师,我说他们都猜错了,应该是1000根。
师:噢,你怎么知道的?
生4:因为刚才你让我们猜了10根、100根、所以我想现在肯定猜1000根。
师: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好孩子,大家说他(生4)猜得有道理吗?
(学生有的点头表示赞成,有的则露出很疑惑的神情)。
要知道生4和其他同学到底谁猜得对,有什么好办法?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那我们数一数吧。每小组都有一盒小棒,数之前老师提三个要求:(1)小组同学商量好了再行动;(2)小组长要给每个同学分好工,小组里人人都要出力;(3)要数得准,数得快,结果让人看就明白。好,开始吧!
(师走到生4所在组,把自己出示的小棒与他们组的对换,让他们一起数,验证生4的猜想)。
在生数小棒的过程中,师不断巡视,并参与个别组的活动
(10分钟后)小组开始汇报结果
小组1:我们是每人数一小堆,由我记录,最后把数的结果加起来,是1000根,生4猜对了。
小组2:我们小组是50根一捆、2捆放一起是100根,一共放了10堆也是1000根。
小组3:(迟疑地)我们8个人,每个人数了100根后,就数完了。好像只有800根,没有1000根。
小组4:我们是这样做的,4个同学捆,10根1小捆,10小捆捆成一大捆,一共10捆,是1000根,这里还多了5根(用手举起多的5根)
小组5:小组4的5根给我们,我们组就正好是1000根了。我们一起数,数100根捆一捆,一共有9捆,最后一堆只有95根。所以我们只有995根。
师:好,就请小组4把多的小棒送给小组5好吗?我们一起数一数(让小组4把5根小棒一根一根拿给小组5,全班同时数996、997、998、999、100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会数比100多的数了,刚才小组3只800根,还要多少根才是1000根?
生1:还要200根。
师:(拿出100根小棒)这一大捆给他们够吗?现在小组3有多少根了?就是几个百?还需要几个百是1000根?
师:现在你们对1000了解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自然引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一百,......)
师:通过每小组同学的齐心协力数小棒,我们认识了1000,刚才这么多数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以上是新知探究片数,课前我把学生分为7~8人一组,给每小组提供了1000根的小棒(有些小组并非正好是1000根),教学时我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学习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作为教师,就应通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品质。
六、《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小组内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8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另外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
但在这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这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每人数一部分,最后合起来的;有的是50根一捆数的;有每人数100根,剩下一起数的;有1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只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这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而我事先以为大多数会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的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