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页二、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家里的电器,查一查“我国之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比较能力和估数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两个意思:
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小时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往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我让学生调查家中的电器价格、猜猜手机的价格等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比较数的大小,体验近似数,发展数感。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充分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热情,有时教师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讨论中,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促进互补互联,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异位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㈠教学情境一及应对策略。
1、情境
小组内交流搜集的材料并汇报数据:
生:电视机3980元冰箱2568元洗衣机1598元空调3800元饮水机360元等......
2、策略
(1)比较大小:请学生选择两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说说谁贵,谁便宜并用“()~()”的形式表示出来
①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②反馈,汇报
3980>38002568>15982568
③小结方法
a、位数不同,谁的位数多谁就大
b、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2)现在请学生选择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说说谁贵,谁便宜并用“()~()”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教学情境二及应对策略。
1、情境
生:电视机9988元冰箱4365元洗衣机3888元空调3250元。(生停了一下)老师,我问爸爸了,爸爸说饮水机的价钱忘了,大概是300元左右。“
2、策略
如果出现以上情境,可采取以下策略:
(1)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方法同上)。
(2)因势利导,抓住关键点,学习近似数。
①”大概是3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体验近似数)。
②”爸爸为什么会记住大概是300元而不说是311元呢?“(体验近似数的价值--好记)。
二、创设情境,体验”近似数“
㈠教师从口袋中出示一只手机:猜猜这只手机的价格?(学生从几百猜到几千不等)
1、看来,手机的价格差别较大不好猜中,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这只手机大约1800元,你们能猜猜我的手机准确的价钱是多少钱?
2、猜一猜,可能:1801181018231832184318681885179817891776
①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价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1868元、1885元是不可能。因为手机的价格大约是1800元,而它们反而跟1900元近些。
师:你认为大约1800元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跟1800元比较接近。
②出示准确价格1832元与1800元比较,并指出1800是1832的近似数。
③说说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容易记?
㈡出示一条链子:这是老师买的一条链子的价格,谁愿意上来出价格给大家猜。
生1:看了价格说大约2000元。
生2:1999元。
生3:2235元。
生4:1788元。
生1:对了。
师:这条链子是1788元,他说是大约2000元,合适吗?还可以说大约多少元?
生1:大约1700元。
生2:大约1800元。
㈢说说你身边的近似数
㈣请你从你搜集的材料中选择一样你喜欢的物品说它的近似数
可能:生1:电视机3980元约是4000元。
生2:冰箱2568元约是2570元或2600元。
生3:洗衣机1598元约是1600元。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㈠把以上的电器按价钱的高低排一排
㈡查一查”我国之最“
1、汇报,如: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
最长的河流:长江6397米
2、说说它们的近似数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其学习新知的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预料学生的数据收集中可能出现近似数”300元左右“。事实上,这才是近似数的价值体现,应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关键点,顺着孩子的思路引导,为学习近似数做准备。
利用猜想引出问题,进而讨论问题,让数学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近似数。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他们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把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进行知识的整合。
五、教学片段实录
㈠教师从口袋中出示一只手机:猜猜这只手机的价格?(学生从几百猜到几千不等)
1、看来,手机的价格差别较大不好猜中,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这只手机大约1800元,你们能猜猜我的手机准确的价钱是多少钱?
2、猜一猜,可能:1801181018231832184318681885179817891776
①师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价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1868元、1885元是不可能。因为手机的价格大约是1800元,而它们反而跟1900元近些。
师:你认为大约1800元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跟1800元比较接近。
②出示准确价格1832元与1800元比较,并指出1800是1832的近似数。
③说说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容易记?
㈡出示一条链子:这是老师买的一条链子的价格,谁愿意上来出价格给大家猜。
生1:看了价格说大约2000元。
生2:1999元。
生3:2235元。
生4:1788元。
生1:对了。
师:这条链子是1788元,他说是大约2000元,合适吗?还可以说大约多少元?
生1:大约1700元。
生2:大约1800元。
六、教学反思
㈠重视”生活数学“。
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我把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收集”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㈡重视”体验“。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地表现自己,同时也注意用激励性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在收集信息(家中电器价格)、整理信息(比较价格,谁贵谁便宜)、解决信息(数的大小比较)及猜一猜手机的价格(体验近似数)等活动中,让学生不仅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而且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了数学的价值。
㈢重视”结合“。
一是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的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同时也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二是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三是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合。个别学习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因材施教是很有帮助的,但在学习中进行合作能产生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这对知识的获取、问题的解决、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培养均大有裨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