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34:03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桃子”教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1.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2、记录分的过程,将有剩余时,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的初步感知的渗透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学挂图、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你会怎样分呢?
  (二)合作探究
  1.摆一摆。
  请同学们用学具盒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把小圆片分成2堆。
  2、说一说。
  (1)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2)发散学生思维: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3)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数字卡片。
  1234
  8
  7654
  3.想一想。
  提问:怎样分,两只小猴子会既高兴又满意呢?为什么?
  4.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让两只猴子都满意的分法
  5、说一说。
  看自己摆的或者是画的,说明为什么两只猴子都满意。特别要强调“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8的分解,体会到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不平均分”在分类和比较中体会到“平均分”的真正含义。在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清除法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除法”的鲜明表象。
  (一)分类理解
  一、分一分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
  二、圈一圈,分一分
  1、
  有()双筷子,还剩()根
  2、
  这些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根
  3、
  可以拼()个。
  4、
  这些小棒能摆成()个△,还剩()根。。
  5、
  这些放到2个盒子中,平均每个盒子放()个。
  6、
  这些气球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个,还剩()个。
  三、比一比,分一分
  你能把上面的6个小题分类吗?
  你觉得()是差不多的,可以放在一起;而()是差不多的能够放在一起。
  四、说一说
  说一说你分的理由。
  设计意图:给孩子思考和发散的空间与时间,在分类和比较中,对上面6个小题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是按着分一分有剩余,和分一分无剩余来分。当然也可能会有孩子按着包含除和等分除来分。教师将根据学生分的情况来处理后面的内容。
  五、发现问题
  1、4、6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呢?
  筷子剩余1根;
  小棒剩余2根;
  气球剩余2个。
  发现: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剩余的情况,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桃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