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千克、克、吨的练习课(二)》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帮淘气改日记
师:昨天是星期天,淘气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淘气写了一篇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师出示日记并朗读)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成都市动物园,逛动物园之前我们先到超市采购了一些食品,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爸爸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5克了。
10点30分我们到了成都市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挺多的,我估计了一下它们的质量。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83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要是用一辆8千克的大卡车拉这些动物,要拉好几次吧!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一直都在笑,能不能说说你们为什么笑?
师:看来淘气的日记中有许多质量单位不正确,那怎么办呢?
师:每人的桌子上都有淘气写的这篇日记,同学们就当个小老师帮淘气改一改吧。
学生独立改正;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进一步讨论、改正。
师:看来,好几个小组都已改好了,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
(四个人来到展示台前,展示改正后的日记)
师:看过这组同学改的日记,别的同学或小组还有补充吗?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和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3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老师代表淘气同学感谢你们,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
(二)活动二:帮张叔叔解决问题
师:张叔叔是1名司机,今天他遇到了2个问题,很令他头疼,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帮他解决。(投影片出示第24页第8题。)
理解图意。
师:你能找出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每筐梨30千克,每筐苹果20千克,这辆车最多装300千克的东西。梨有6筐,苹果有7筐。)
师:问题呢?(水果能不能一次拉完?)
师:明白了图意,你能尝试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交流。
师: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先算出苹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算式为30*6+20*7=320(千克),320千克大于300千克,所以1车拉不完。)
师:你们帮张叔叔解决了这个难题,真棒。我们再接再厉来帮助张叔叔解决下一个问题。
(投影片出示第24页第7题。)
师:请您自己独立观察图,理解图意并尝试解答。有困难可以找小组内成员或老师帮助。
师:谁能把你的解决办法展示一下呢?
(1车皮限量60吨,意思是最多拉60吨,而5车皮就拉5×60=300(吨),320吨大于300吨是所以不够。)
师:同意吗?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先算出1车皮拉多少吨,320÷5=64(吨),64吨比60吨大,当然不够。)
(三)活动三:送小动物过河
师:几个小动物一起去游玩,到了河边要过桥,可怎么也不能同时过去,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第25页第9题)
师:原来这座桥载重为1吨,怪不得这些小动物不能一次通过呢!你能说说哪几只动物能一起通过呢?
师:我们比比谁想出的方案最多。
师:把你们的方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方案最多。
师:我们现在开始汇报方案行吗?
学生会有许多种的方案,教师分类板书。引导学生交流,4只动物,5只动物能不能一起通过呢?
总结方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小组还在举手,说明还有别的方案,看老师的板书,你们能不能再讨论研究一下,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你们的方案呢?可以选择讨论2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3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4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任选其一。
学生4人小组再讨论研究,教师任选一组参加。
汇报:
⑴最重的2只动物是大象和狮子,它们俩的体重加起来是740(kg),他们能通过桥,其他任何2只小动物也能通过。
⑵任何3只动物也能一起通过。
⑶4只动物通过的情况只有2种。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很热烈,把很复杂的方案只用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看来在数学中只要肯动脑筋,大家共同研究就能出成绩。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