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7:31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7例1、例2、例3。
  二、教学准备
  功课表   健胃消食片   玩具棋盘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选择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乘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口诀可能会背,甚至背得比较熟练,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乘法?乘法是怎么产生的?学乘法有什么好处等等是不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本人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用他们熟悉的素材、喜欢的素材、容易理解的素材,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感悟乘法与加法一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表达方式。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作用,提高合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创设情境(老师拿出一袋东西)
  1、朋友,今天老师带来好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逐个出现:本班的功课表、玩具棋盘、健胃消食片。)
  2、过渡:老师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呢?不是给你玩的,也不是给你吃的,当然也不是做健胃消食片广告的。而是这些东西里面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最多,解决的最好!
  二、探索新知
  1、分发实物。
  2、提出问题。
  (1)一版共有几粒健胃消食片?
  (2)一星期共上几节课?
  (3)棋盘上共有几个空空?
  3、小组合作讨论有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小组长把它记下来。
  4、汇报算式(老师有选择的板书)
  3+3+3+3=12
  4+4+4=12
  2+2+2+2+2+2=12
  6+6=12
  13+15=28
  6+5+5+6+6+6=28
  1+2+3+4=10
  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师报题,学生书写加法算式。
  3个7相加,5个4相加,100个5相加。
  4、任意选两道你喜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说一说。
  (1)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区别上下两道3×4=12 中的3和4。
  (3)5+5+5+5 …… +5和5×100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小结:为什么不选下面的算式?
  13+15=28
  6+5+5+6+6+6=28
  1+2+3+4=10
  三、巩固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提一个你喜欢的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解决6+5+5+6+6+6=28能否把今天刚学的新知识用进去,哪怕一点点?
  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乘法可以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创设情境,选用最贴近学生的学习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提出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学习实实在在的数学,而不是做人为编造的数学。即体现:学习有用的数学。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观察与再次书写加法算式,(特别是100个5相加)使学生自己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
  从正反两个问题(为什么)着手,突出乘法的本质特点,使学生切实体会乘法的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已有板书),再一次沟通乘、加的关系,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乘法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