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
学习内容:教科书教学目标
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能通过比较平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5、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能通过比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学习难点:
1、对平移的切实感知。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图片,风画等。
预设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上海的外滩有一个很有名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吗?(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吗?怎样才能上去?(乘电梯)(板书:电梯有谁乘电梯去过"东方明珠塔"?没有乘过"东方明珠"电梯的同学,你们乘坐过其它楼房的电梯吗?)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移一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1)感知电梯的运动。
想一想,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大家用手来比一比。(生比划)
教师在投影仪上用小房子代替电梯,让其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向上的运动,问:"电梯是这样运动的吗?"(生否定)
再指一名上前来投影仪上演示电梯规范的运动状状(沿直线向上运动)。
(2)感知电风扇的运动。
想一想,电风扇是怎样运动的?用手比一比。(板书:风扇)
指一名学生做规范动作(围绕一个固定点作圆周运动)
(3)感知缆车运动。
课件显示缆车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用手比一比。(板书:缆车)
指一名学生做规范的动作。
(4)悉知风车的运动。
(师出示风车玩具)师示范风车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用手比一比。(板书:风车)
2、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性)
(1)师提问:以上四种运动方式相同吗?请同学们试着给这四种运动现象分分类?并读读为什么要这样?
(2)学生回答,师总结:
象电梯、缆车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沿着一定的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板书:平移)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像电风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作圆周转动,这样的运动叫"旋转"(板书:旋转),我们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
板书:
电梯 风扇
缆车 风车
平移 旋转
3、辨一辨。
(课件显示)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小熊拉车 小猴玩风车 缆车
风轮 直升飞机螺旋浆转动
4、说一说。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蛇螺,理发店门前的标志。
火车,自行车等运动较复杂,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
5、移一移。
全班学生拿出教具在方格纸上做规范的朝上、下、左、右四个不同方向的平移运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动作的规范性(注意听老师口令,每做完一个动作,小房子图片要回到原来的位置。)
三、认识平移距离
1、教学例题。
(1)导入:(小方格纸背景和课件出示一只小船示意图)
师:在一片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行驶看一条小船,船头停看一只红鸟(显示一个点和红鸟)船尾有停着一只蓝鸟(显示一个点和蓝鸟),开动小船(演示小船移动),它在做什么运动?(平移运动)
(2)设疑。师:船停下来,两只小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红鸟说:"我停在船头经过的距离是长一点"。蓝鸟说:"不对,不对,我停在船尾,经过的距离长一点。"同学们,请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3)生讨论并反馈。
生1:红鸟(蓝鸟)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生2:红鸟向前移一格,蓝鸟也移一格,它们走的路一样长。
生3:两只鸟从开始到停下来正好走了格,它们走的路一样长。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
(4)再次设疑。
"小鸟停在船头和船尾的时候,都走7格,如果小鸟停下在船的其它地方,它经过的距离又是多少格呢?"
(5)再次讨论并反馈。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的移动看平移和格数,可去掉船头(尾)的小鸟,用多媒体演示船上其它点的平移(包括中心点),使学生自己白天论看哪个点都平移了7格,进而得出结论,不管小鸟停在船上什么位置,它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6)第三次投疑并讨论。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概括结论: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需要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四、巩固练习
1、填一填。
课件出示三幅图,要求填空。
小房子向( )平移( )格;
酒杯向( )平移( )格;
蜡烛向( )平移( )格;
2、(1)画一画。
(课件出示)根据要求,画出下列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2)完成P41做一做(上),利用学具,用平移的方式画一排小鸭子,说说怎样才能使小鸭子学具的移动是平移。
3、完成P42做一做(下),师拿教具,让学生拉一拉,感受旋转引起的神奇效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