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对质量的概念有感了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课时安排:
2课时
(48)课题一: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6~87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 天平 健康秤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1、背一背
我们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三人,一人背另两人,将背的感觉告诉大家。
2掂一掂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3、导入课题:
看来物体也有轻重之分。那么你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克和千克。
这个重,那个轻。
学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 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我觉得一样重。
二新授、1、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
你们在哪儿见过克和千克?
2、感知1克,5克,10克
师:2分硬币大约是1克重,每人拿一个硬币,感觉一下在小组内说一说。
掂五个硬币,然后10个硬币。
3、估计其他克数
估计一下如饼干,牛奶,干脆面。
4、感知1千克
掂一掂一袋盐的重量说感受
你还发现了什么?
5、认识秤
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就要用到秤。每组一个秤自己试秤准备的物品。
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等。
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
生1:一克很轻,根没有差不多。
掂一掂说感受。
饼干50克,牛奶250克,干脆面60克。
生:很重
比硬币重的多
1千克=1000克
秤出物品的重量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像这样大的一一块橡皮:
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 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
四、全课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小组内完成增加: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
可以帮爸爸妈一帮妈妈检查买的鸡蛋够不够妈做点什么?
如:
教后记: 从"背人"的活动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由此可见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袋上的质量,可以看出克和千克本身就是身边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亲切。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结构紧凑,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先是初步感知,(从学生活动,到进一步的反馈调查情况)到认识称,(课件出示)然后认识克,(--估计--称一称)感知一克有多重,认识千克,(--估计--称一称)感知1千克有多重,再到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不足的是:在教学进率的时候,有些粗糙,不够细致,缺少有关的练习。导致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只能在练习课的时候进行补充。
(49)课题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复习汇报昨天回家完成的内容生1: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
生2:妈妈买的淀粉重500克
……
二、练习练习十八1、2题
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
第3题
调查物品重量
第4题
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第5题
第6题
先估测在实际测量
第7题
综合运用题
第8题
同位先互相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
将自己调查的结果汇报
让学生根据物体自己选择合适的单位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活动
先观察画面再说一说3.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千克()500克
600千克()6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三、小知识让学生读一读
教后记:
(50)补充练习
(51)练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