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6:58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念。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镜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听故事: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课件1:)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喊叫,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不是月亮掉到了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2、照镜子:
  每位同学都带来了一面小镜子,这节课我们也来玩玩它,拿出镜子照一照,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自己笑着的脸、我后面的同学、前面的老师、桌子上的书本、教室前面的黑板……)
  3、这是怎么回事?
  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有两个老师?有两个……?
  (当然不是,镜子里的是所照物体的一个"像"。)
  4、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象镜子一样能照出物体的像呢?
  人们把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二、探究新知:
  1、演示照镜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A、教师提供一面较大的穿衣镜,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照镜子(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如:举右手、抬左腿、前后左右地走动等)
  B、观察或想象这位同学镜子中的像,你有什么发现吗?
  2、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像的大小和同学的大小怎样?当同学走近镜子或远离镜子时,他的像又怎么样?)
  (你可以到镜子前实际照一照,发现规律;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物体(书、笔等)在镜子前做实验;还可以同组同学做"照镜子"表演。)
  2、交流汇报:(课件2:)
  形成镜像特点:(1)像与物体左、右方向相反。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体会)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体会)
  (4)演示:平面镜成像特点。
  3、板书课题:镜面对称
  三、应用、拓展:(P71)
  1、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把它圈出来。(P71第5题)(课件3:)
  2、看镜子写数字。(课件4:)
  3、看镜子写时间。(课件5:)
  方式:每个同学都有写好数字的卡片、一块带有时针、分针的手表,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检验: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的方法,拿一面镜子对着数字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镜面对称现象的例子吗?
  (如:湖面的倒影、练功房中的镜子、带膜的玻璃、抛光的金属面、做操时的领操员、体育老师做示范……)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
  (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镜面对称的现象;知道了镜面对称的一些特点;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多留心,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奇妙的数学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镜面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