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6:53

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方面
  (一)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的运用:(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3、常见的量:年、月、日。
  (二)空间与图形:1、测量:面积。2、图形与位置:位置与方向。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2、数学广角。3、实践活动。
  教养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知识
  重点
  难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
  3、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1、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还有小数的理解与计算。
  2、在多种内容的混合训练中,能够区分各部分内容,做到多而不乱,得心应手。
  单元
  重点知识训练目标
  教法与手段
  课时
  1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辩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7
  2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
  14
  3
  1、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5
  单元
  重点知识训练目标
  教法与手段
  课时
  4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进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
  6
  5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品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8
  6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
  9
  7
  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
  6
  8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
  6
  9
  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
  4
  周次
  教学进度
  1
  1-8
  5
  34-41
  9
  65-72
  13
  93-100
  17
  复习
  2
  9-16
  6
  42-49
  10
  73-83
  14
  101-107
  18
  复习
  3
  17-25
  7
  50-57
  11
  五一放假
  15
  108-111
  19
  考试
  4
  26-33
  8
  58-64
  12
  84-92
  16
  112-120
  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