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6:25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旅游中的数学

  活动目标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几张火车票,实物投影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板书)。
  二、组织活动
  1、打开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2、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全程。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1)从21:30到第二天7:00经过了几时?
  策略:先计算21:30到第二天6:30经过了几时?(经过了9时)再加上半个小时(6:30-7:00)。
  一共需要9时30分。注意:千万不要写成经过了9:30。
  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间数
  3人间数
  可住人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0
  16
  80×4=320
  方案二
  3
  1
  15
  80×3+66=306
  方案三
  2
  2
  14
  80×2+66×2=292
  方案四
  1
  3
  13
  80+66×3=278
  方案五
  0
  5
  15
  66×5=33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
  18坐车数
  16坐车数
  可坐人数
  空位数
  钱数/元
  方案一
  4
  0
  72
  14
  16×4=640
  方案二
  3
  1
  66
  8
  160×3+120=600
  方案三
  2
  2
  60
  2
  160×2+120×2=560
  方案四
  1
  4
  66
  8
  160+120×4=640
  方案五
  0
  5
  60
  2
  120×5=600
  3、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三、设计旅游计划
  课文第40页的“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计划。”
  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
  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
  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
  要留下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急于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对课内还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缓评价,鼓励他们课后去社会调查,(查资料、找书籍、上网等),获取一手资料,然后设计出最佳方案。老师安排机会进行“旅游计划”展示、比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旅游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