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6:13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三)

  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