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5:2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 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四、课堂作业
  补充题
  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 教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