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5:15

小学二年级数学《假日小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熟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入:在上个周末,蓓蕾小学一(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还给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假日小队”。(板书课题:假日小队)那天,华老师也去参加了,还拍了几张照片留念。你想知道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吗?华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张照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吧!
  〔说明:以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二、走进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
  1.谈话:蓓蕾小学的假日小队究竟开展了哪些活动呢?(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学生看图后发现:有表演节目、给小树苗浇水、拍照……
  2.走进表演节目情境。(贴出表演节目的图片)
  提问:(1)图画上的小朋友在表演什么节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朋友在唱歌。可以提出问题: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
  (2)从图上找一找,唱歌的和伴奏的各有多少人?(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你是怎么知道唱歌的人数是15的?(数出来的,5个5个数的)这位同学真棒,5个5个数出了唱歌的人数,数地又快又好。
  (3)你们能算出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4)根据这幅图我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唱歌的和伴奏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引导: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表演节目的情况呢?正当这个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找到了主持人,他们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问:应该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呢?
  主持人说: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
  请你动脑筋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这是第19个节目,也就是说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后面还有4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要用加法计算。)
  3.走进给小树苗浇水和收集废电池的情境。(出示情境图)
  过渡:小朋友表演的节目非常精彩,校园也很美丽。你知道校园为什么会这样美丽?
  引导学生议论。
  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在给小树苗浇水,在收集废电池。)
  师:关于浇树活动,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解决呢?
  小组讨论后,独立列式计算。
  师:三个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许多废电池,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把算式写下来。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小组评议。
  3.走进拍照的情境。(出示情境图)
  师:
  (1)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照相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要知道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必须知道什么?(必须知道剩下的胶卷有多少张。)
  (4)从图上找一找,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呢?(胶卷的包装盒上写明一卷胶卷有36张。)
  (5)剩下的胶卷每人照一张,够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可能有两种想法:
  ①36—29=7,因为只剩下7张胶卷,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所以不够。
  ②29+9=38,因为一共有38人要照相,一卷胶卷只有36张,所以不够。
  小结:假日小队的活动真是有趣极了。
  〔说明:以假日小队活动为主线,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谈话:如果我们班也要开展假日小队活动,你想开展什么活动?同桌相互说说。
  〔说明:再次联系学生身边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参加假日小队的活动,解决了许多校园里的数学问题,你们真是学习的小能手。其实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你们去发现、去解决。
  〔说明: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假日小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