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二)学会画三角形。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掌握底和高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辨认三角形的底和高,尤其是当高不是处于铅垂位置时,对底的认识容易出错,因此辨认和画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说说什么叫做三角形?它有什么特征?
(2)按角的特征,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各叫做什么三角形?
2.指出下面各叫做什么三角形?(投影)
(二)学习新课
我们学习了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把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今天继续学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
1.教学等腰三角形。
(1)我们班得到了一面卫生流动红旗(如图),以及同学们戴的红领巾都是三角形。
观察一下这样的三角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
(2)动手测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
测量每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3)动手折叠。
上面的每个三角形,能不能折叠成互相重叠的图形?
(4)通过我们的观察、测量、折叠,你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这些三角形都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出示一等腰三角形,结合图形认识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个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底角。
(3)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手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你发现了什么?
在度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板书)
反馈:下面哪些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3.教学等边三角形。出示三幅图:
指定三人到黑板上测量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和每个角的度数。
全班同学测量课本145页右上角图。
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通过把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对比,引导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①画锐角三角形,师边作图边说明。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问:
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
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②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想一想,直角三角形应该怎样画高?
通过观察思考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从而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条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