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5:23:10

减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二)使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掌握加、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对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前3年半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继续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
  (板书课题:“减法的意义”)
  全班口算(卡片):
  35+75=        150-80=
  110-75=       150-70=
  110-35=       80+70=
  (二)设置问题情境
  1.教学减法的意义。
  (1)从直观的线段图引入,概括减法的意义。
  按图意列式: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并指出各部分名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分析并列式解答。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观察、比较3个图之间的关系。
  提问:
  ①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第2,3两个图与第1图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3个图中的数都一样。第1图是已知男、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图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或女生人数)求女生人数(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
  ③第2,3图中的被减数是第1图中的什么数呢?减数与差各是第1图中的什么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连线(补前面)。
  (3)引导思考。
  从上面减法的算式看,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进而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与差的概念。
  (4)看书,阅读课本54页。
  (5)引导学生研究加、减之间的关系。
  观察、比较第2图、第3图与第1图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弄清在加法中是己知的,在减法中是未知的;在加法中是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己知的。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
  另外从加、减法的意义上看也是一种相反的运算,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运算也就是相反的运算。
  大家回忆一下,过去用一道加法题改编成两道减法题,就是利用了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练一练
  根据2468+575=3043,写出下面2道减法题的得数。
  3043-575=(    )  3043-2468=(    )
  (6)1和0在减法中的特性。
  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那么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得什么?
  启发同学自己举例说明,如8-0=8……从而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提问:如果被减数和减数相等,差是几?
  启发同学自己举例,如:8-8=0……从而得出:被减数等于减数,差为0.
  教师强调在运算中要注意0和1的问题。
  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同学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能根据下面一组算式,看加法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由此推出怎样求一个加数?
  32+20=52  52-20=32  52-32=20.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加法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加数
  (2)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看下面的算式:
  从150-70=80中,引导学生得出:
  80+70=150  150-80=70
  比较上面三个算式可以看出:
  这就是说: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阅读课本第55页。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
  提问:过去学过哪些计算可以应用这些关系?
  在学生回答可以验算后,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加法的验算方法。
  提问:
  (1)前面复习过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交换律)
  (2)现在用减法验算加法,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应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
  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减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例如:1234=987=247验算:
  同学们自己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验算。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验算的。
  从而得出: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4题。
  (三)巩固反馈
  1.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减法算式。
  2.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2999+428   3427-2999
  (四)课堂总结
  启发性提问:
  1.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有什么关系?
  2.加、减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进行验算?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1,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减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学生在这之前虽然也学会减法计算,也能解答一些减法应用题,但并不知道减法的意义。往往认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是多少就是减法,或者求两数相差多少就是减法,这是把减法的应用当作减法的意义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加以概括,进一步用定义形式说明减法的意义。
  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直观的线段图引入,概括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对3个线段图的比较以及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自己归纳出减法的意义。再通过3个线段图中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以及加、减法的意义上让学生再看出加、减法是一相反的运算,也即互为逆运算。
  第二部分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加、减法的关系式。
  第三部分是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通过学生回忆过去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整理加法的验算方法,可以用加法交换律,用加法验算,也可以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用减法验算。再引导学生整理出减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应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练习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及时反馈。为了巩固验算方法,对练习题要求验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验算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减法的意义
  1.
  2.
  3.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2+20=52           和=加数+加数
  52-20=32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2-32=20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50 - 70 = 80           80-70=150
  被减数 减数 差           150-80=70
  比较:
  得出: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减法的意义